[发明专利]急倾斜薄矿脉多爆破自由面中深孔采矿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25474.X | 申请日: | 2012-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353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15 |
发明(设计)人: | 赵国彦;李夕兵;李启月;刘志祥;王世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C41/16 | 分类号: | E21C41/16;E21C41/22 |
代理公司: | 长沙市融智专利事务所 43114 | 代理人: | 邓建辉 |
地址: | 410083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倾斜 矿脉 爆破 自由面 中深孔 采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采矿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急倾斜薄矿脉多爆破自由面中深孔采矿法,该方法主要适用于矿体较规则、矿岩较稳固、且要求生产能力大、效率高的倾斜~急倾斜薄矿体开采。
背景技术
急倾斜薄矿体常用上向分层充填采矿法或留矿法开采。采用分层充填采矿法开采时,由于矿体较薄,作业循环多,回采工艺复杂,故存在着采准比大,生产效率低,劳动强度大,采矿成本高、矿山生产能力小等不足;若用留矿法开采,采场存在着上下盘围岩暴露时间长,采场暴露面积大,作业不安全,回采难度大,采场矿石损失贫化率高,生产效率低,劳动强度大,矿山生产能力小等不足。此外,留矿法因2/3崩落矿石不能及时放出,还会造成资金积压与三级矿量不均衡等缺点。对于急倾斜薄矿若采用中深孔爆破,因上下盘围岩夹制作用大,矿石崩落难度极大,故目前尚无用中深孔进行薄矿脉采矿的开采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薄矿体采用上向分层充填采矿法或留矿法开采时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开采安全性好、资源损失浪费小、生产效率高、生产能力大、回采时间短、劳动强度小的急倾斜薄矿脉多爆破自由面中深孔采矿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急倾斜薄矿脉多爆破自由面中深孔采矿法,沿矿体走向布置矿块,将矿体在垂高上划分中段与分段;分段凿岩平巷沿矿体脉内布置;底部沿脉布置平底出矿结构;从矿块一端布置切割天井,另一端布置人行设备井;向上向下打前倾中深孔,以切割天井为自由面,多自由面分段爆破崩落矿石,底部集中出矿。
具体步骤如下:
1、沿矿体走向布置矿块,将矿体在垂高上划分中段与分段,矿块长40~80m,中段高40~100m,分段高度10~20m;分段凿岩平巷沿矿体脉内布置;底部沿脉布置平底出矿结构,中段运输平巷与矿体底部凿岩平巷用出矿横巷联通;间距6~8m布置出矿横巷;切割天井布置在矿块一端;
2、从切割天井一侧开始,用潜孔钻机打朝切割天井前倾大于60°倾角的中深孔;在拉底巷道内打向上中深孔,在凿岩巷即分段巷内同时打向下向上中深孔,其向上向下中深孔长度与方向可不同,依岩性与机械设备性能改变;所有中深孔孔径50mm~70mm,炮孔排距1~2.0m,孔间距0.8~2.5m,孔深6.0~20.0m;爆破从矿块最下分段即拉底巷开始,逐段向上爆破;凿岩巷内向上向下中深孔爆破排数与起爆顺序相同,爆破后留下的凿岩巷位置保持平齐;上下凿岩巷之间分别超前起爆3~5排炮孔;通过炮孔的布置形式与回采方法及分段爆破先后顺序,在薄矿脉内形成水平与倾斜方向的多个爆破临空面,克服薄矿体中深孔爆破的夹制作用;
3、爆破从矿块一侧切割天井开始,自下而上分段进行回采。爆破下的矿石通过铲运机从出矿横巷中铲出,送至附近溜井中,采场矿石边爆破,边出矿,采场采完后用充填法处理采空区。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急倾斜薄矿脉多爆破自由面中深孔采矿法,其有益效果是:
①作业安全性高
本发明针对急倾斜薄矿脉较稳固矿体,提出了一种多爆破自由面的安全高效中深孔开采方法。通过在分段凿岩巷道里凿岩爆破,利用重力放矿,铲运机在底部出矿平巷内装矿,确保所有作业人员不进入采空区,凿岩、爆破、出矿等均在稳固巷道内进行,作业安全性高。
②开采连续性强
急倾斜薄矿脉多爆破自由面中深孔采矿法采用多分段回采的采场结构模式,采用自下而上,从矿房一侧后退式开采方式,各分段凿岩、爆破、出矿互不干扰,可实现矿体的连续开采。
③资源损失贫化小
采用环形中深孔钻机落矿,矿岩边界控制较好,贫化损失低;顶板与上下盘围岩暴露时间短,二次贫化少;采用铲运机集中出矿,出矿时间短,矿石损失小。
④机械化程度高、劳动强度低
采用无轨采准系统,潜孔钻机或凿岩台车凿岩、铲运机出矿,不仅机械化程度高,而且节省了劳力,工人劳动强度大大降低。
⑤生产能力大、效率高,回采时间短,成本低
采用中深孔落矿,生产能力大,一次崩矿量300t/d~500t/d;采用潜孔钻机或凿岩台车凿岩,铲运机出矿,作业循环周期短,生产效率高;采切工程量小,围岩与顶板支护工程少,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采矿方法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II-II剖面图。
图3为图1的III-III剖面图。
图4为图1的IV-IV剖面图。
图5为图1的V-V剖面图。
图6为图1的VI-VI剖面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大学,未经中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2547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生物质气化装置
- 下一篇:生产包膜控释肥的转鼓包膜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