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氟氧化物玻璃陶瓷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25358.8 | 申请日: | 2012-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593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2 |
发明(设计)人: | 张思念;黄建华;陈雨金;林炎富;龚兴红;黄艺东;罗遵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3C10/16 | 分类号: | C03C10/16;C03B32/02;C03C4/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50002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氧化物 玻璃 陶瓷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固体激光材料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掺钕含氟磷酸钙或氟磷酸锶纳米晶的透明氟氧化物玻璃陶瓷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钕离子掺杂氟磷酸钙或氟磷酸锶单晶都是可实现低阈值高效率激光运转的激光材料(参见X.Zhang et al.,Appl.Phys.Lett.,64(1994)10-12)。但是,该类晶体生长成本较高、热机械性能较差,因而难以输出高功率激光。
玻璃陶瓷是对玻璃进行晶化处理后,获得的玻璃相和晶相共存的复合材料。通过控制晶化过程,可以获得透明玻璃陶瓷。这类玻璃陶瓷能够结合稀土离子在晶体场环境中好的发光性能和玻璃本身的良好热机械性能、低成本、易得到异型材料等优点。实现这种结合的关键是稀土离子进入晶相且玻璃保持透明性。国际上已有掺钕锂铝硅酸盐玻璃陶瓷实现1.06微米激光的报道,但是其运转斜率效率最高仅为0.15%左右(参见U.Kang et al.,J.Non-Cryst.Solids,278(2000)75-84.)。该类材料由于钕离子很难进入硅酸铝锂纳米晶相中,降低了其实际应用价值。本发明通过调整组分和热处理条件,可制备出掺钕含氟磷酸钙或氟磷酸锶纳米晶的氟氧化物玻璃陶瓷。该玻璃陶瓷在可见及近红外波段有较高的透过率,且钕离子以较高比例进入氟磷酸钙或氟磷酸锶晶相中,具有高的发光量子效率和发射截面。因而使其成为具有应用前景的1.06微米固体激光材料。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掺钕的含氟磷酸钙或氟磷酸锶纳米晶的透明玻璃陶瓷的组分及其制备工艺,目的在于制备出热机械性能稳定,可用于实现1.06微米激光运转的透明玻璃陶瓷。
本发明制备的玻璃陶瓷组分为(摩尔比):
aSiO2-bAl2O3-cP2O3-dACO3-eAF2-fLa2O3-gLi2CO3-hB2O3-iZrO2∶jNd2O3
其中:A=Ca,Sr;24<a<34,13<b<23,7<c<17,15<d<25,13<e<23,0≤f<2,0≤g<2,0≤h<2,0≤i<2,0.05<j<2.5,a+b+c+d+e+f+g+h+i=100。
本发明采用如下制备工艺:将粉体原料研磨后加热熔融,在1450-1500℃保温,成型退火后,再加热到770-840℃,退火后即获得所述的玻璃陶瓷。
本发明的玻璃陶瓷与已实现激光运转的掺钕锂铝硅酸盐玻璃陶瓷相比,具有更高的激光运转效率;与已有的掺钕氟磷酸钙或氟磷酸锶激光晶体相比,具有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廉、易得到异型材料和热机械性能稳定等优点。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2535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动调节风速的抽油烟机
- 下一篇:余火收纳型热水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