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浓缩液体洗涤剂及其制备技术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23580.4 | 申请日: | 2012-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437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22 |
发明(设计)人: | 台秀梅;杜志平;王万绪;刘晓英;王天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11D1/86 | 分类号: | C11D1/86;C11D3/386;C11D3/60 |
代理公司: | 太原市科瑞达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4101 | 代理人: | 刘宝贤 |
地址: | 030001***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浓缩 液体 洗涤剂 及其 制备 技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液体洗涤剂及其制备技术,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超浓缩液体洗涤剂及其制备技术。
背景技术
随着环境保护和绿色运动在全世界得到普遍重视,符合环保要求的温和型、天然化、浓缩化、易降解、可再生性的无公害绿色产品将成为今后洗涤用品生产和消费的主流,能耗低、污染小的产品将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另一方面,由于生活环境的变化以及清洁卫生意识的普遍提高,消费者对洗涤的要求以及对污垢的认知也有了转变。消费者要求洗涤剂不仅要把衣物上看得见的污垢清洗干净,还应当彻底清除异臭。因此,推广应用节能、高效、环保、低碳的洗涤用品及生产技术将成为目前液体洗涤剂发展的总体目标。
近代液体洗涤剂始于上世纪四十年代末,七、八十年代得到充分发展和普及,九十年代以后,伴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液体洗涤剂在质量和数量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在洗涤用品中所占比例迅速上升。浓缩液体洗涤剂的活性物含量高,去污力强,同时具有生产成本低、碳排放量少、包装材料节省、运输成本降低以及仓储空间小等优点,市场需求量日益增大。更加环保的超浓缩液洗出现于2006年,这是洗涤剂工业兼顾减少能源消耗和防止包装浪费两方面的因素,为社会和消费者贡献出的又一个有价值的洗涤产品,此类产品的表面活性剂含量最高达55%。
与传统液体洗涤剂和浓缩液体洗涤剂相比,超浓缩液体洗涤剂具有更加明显的优势,但也存在一定的技术问题。超浓缩液体洗涤剂配方中使用的表面活性剂通常为非离子和阴离子型,在洗涤剂的配制过程中,如果表面活性剂的复配不合理、原料加料方式不适当、搅拌速度太快或太慢,都会导致其形成凝胶或产生分层现象,很难形成均匀透明、流动性好、易倾倒、使用方便的稳定产品,并且在洗涤时与水混合会出现凝胶现象,致使产品溶解性变差、使用效率降低、很难充分发挥超浓缩洗涤剂的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固含量,洗涤效果好的超浓缩液体洗涤剂及其制备技术。
本发明超浓缩液体洗涤剂的重量百分比组成为: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8~30%;非离子表面活性剂40~60%;助溶剂5~15%;助剂0~10%;抗絮凝剂 0.005~1%;荧光增白剂0~0.5%;洗涤用酶0~2%;防腐剂0~0.1%;香精0.1~1%;其余为水。
如上所述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包括:含支链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烷基苯磺酸钠(LAS)、烷基硫酸盐(SDS)、脂肪酸甲酯磺酸盐(MES)、α-烯基磺酸盐(AOS)、烷基二苯醚双磺酸盐、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盐(AES)、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羧酸盐(AEC)、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磷酸盐(MAP)中的一种或任意两种组成的混合物。如上所述的含支链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结构式如下所示:
其中的R1是C8~C20的烷烃,R2是C1~C4的烷烃,R3是硫酸盐、磺酸盐、苯磺酸盐或羧酸盐,m为1~9。
如上所述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包括:支链醇聚氧乙烯醚、支链烷基糖苷APG(C12~14)、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烷基糖苷(APG)、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糖苷(AEG)、脂肪酸甲酯乙氧基化物(FMEE)中的一种或任意两种组成的混合物。
如上所述的支链醇聚氧乙烯醚的结构式如下所示:
式中的R1是C8~C20的烷烃,R2是C1~C4的烷烃,n为2~4,m为1~9。
如上所述的助溶剂包括:二甲苯磺酸钠、异丙基苯磺酸钠、甲苯磺酸钠、异丙醇、乙二醇、二乙二醇单丁醚、单乙醇胺、三乙醇胺中的一种或两种。
如上所述的助剂包括:碳酸钠、柠檬酸钠、乙二胺四乙酸钠。
如上所述的抗絮凝剂采用聚羧酸型梳形表面活性剂,如丙烯酸马来酸酐共聚物接枝聚乙二醇单甲醚、聚丙烯酸接枝聚乙二醇单甲醚、聚甲基丙烯酸接枝聚乙二醇单甲醚、聚甲基丙烯酸接枝脂肪醇聚氧乙烯醚或聚丙烯酸接枝脂肪醇聚氧乙烯醚。
如上所述的洗涤剂用荧光增白剂包括:荧光增白剂CBS。
如上所述的洗涤剂用酶包括:碱性脂肪酶、碱性蛋白酶。
如上所述的洗涤剂用防腐剂包括:卡松。
本发明通过下列制备技术实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未经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2358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