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挡余光结构之透镜及其模块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23338.7 | 申请日: | 2012-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757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30 |
发明(设计)人: | 罗宇哲;唐德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雷笛克光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V5/04 | 分类号: | F21V5/04;F21V7/1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曹玉平 |
地址: | 225000 江苏省扬州市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余光 结构 透镜 及其 模块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与光学透镜之技术领域相关,特别是关于一种具挡余光结构之透镜及其模块,用以使一发光源射出之光线经该具挡余光结构之透镜后,得以有效阻却余光现象之产生。
背景技术:
为调整在各领域中利用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为发光源之照射效果,一般业界是利用一光学透镜罩覆于该发光二极管上方,进而使该发光二极管射出之光线经该光学透镜后产生各类适用性较佳的光形布局。例如,就照明领域而言,可针对LED灯具的照度、均光或照明范围等特性进行改善。请续以参阅图1~3,其分别为已知LED光学透镜之结构剖面示意图、发光二极管光源经光学透镜后之余光光迹示意图及辐照度图。如图所示,该光学透镜1由硅胶、压克力、聚碳酸酯或玻璃等透明材质所一体制成之光学元件,且整体呈上宽下窄之杯型结构,该光学透镜1一端具有一出光面10,另一端则凹设有一第一入光面11及一第二入光面12。其中该第一入光面11周缘连接该第二入光面12之一侧缘而形成一容置空间,该第二入光面12之另一侧缘则环绕形成一入光孔13,该容置空间供以容置一发光二极管(图未示)以使该第一入光面11对应置于该发光二极管上方且该第二入光面12环绕于该发光二极管周边。然而,已知之光学透镜1结合于该发光二极管后,其照射光形无法避免余光现象之产生而有碍于后续之利用。所谓余光现象指针对一目标照射区域以外所存在之光线分布现象。而造成该余光现象之原因乃该发光二极管之少部份光线照射至该第二入光面12并产生第一次反射后,再于该光学透镜1内侧面产生第二次反射,最后于该出光面10射出形成如第3图所示之中央照射区以外的周边光晕分布情形。因此,如何有效阻却余光现象之产生为本发明人欲改善之课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已知技术之缺失,本发明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防止余光现象的具挡余光结构之透镜及其模块,借此使一发光二极管光源经本发明后可获得一较佳光形效果并供以后续照明等各领域之适用。
根据前述之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具挡余光结构之透镜,为上宽下窄之杯形结构,且其顶部设有一出光面,底部凹设有一第一入光面与一第二入光面,该第一入光面侧缘与该第二入光面之一侧缘连接设置而形成一容置空间并用以容置一发光源,又该第二入光面之另一侧缘则围绕形成一入光孔,该入光孔宽度为D,其特征在于:该具挡余光结构之透镜之该第一入光面处凸设有一挡余光结构,供以阻挡由该发光源发射并经该第二入光面所反射之余光;其中该第一入光面与该入光孔之距离为S,而该挡余光结构底端与该入光孔之距离为L,且该挡余光结构相对于该入光孔之距离满足0<L<(3/8)*S,及S≥0.8*D之关系式。
其中,该挡余光结构可由该第一入光面朝该入光孔方向延伸收束而形成倒锥形结构。且为针对不同之光源种类、光型需求或挡余光效果,该挡余光结构之表面系可设置成凸弧状、凹弧状、平面状或曲折状其中之一者。进一步地,为加强阻挡余光现象之产生,该挡余光结构之表面可设置为雾面。
另一方面,该出光面亦可凹设有一偷料孔并对应该第一入光面大小设置,用以改善发光源中央区域光强度较强、均光效果较差之缺失。借此,可彻底阻却余光现象之产生,且对于目标照射区域亦能有效提升其均光之效果,大幅提升后续照明等其它领域之适用性。
另外,为达上述之目的,本发明亦另提出一种具挡余光结构之透镜模块。该具挡余光结构之透镜模块为上宽下窄之杯形结构,且其顶部设有一出光面,底部凹设有一第一入光面与一第二入光面,该第一入光面侧缘与该第二入光面之一侧缘连接设置而形成一容置空间,且该容置空间系设有一发光源,又该第二入光面之另一侧缘则围绕形成一入光孔,其特征在于:该具挡余光结构之透镜模块之该第一入光面处凸设有一挡余光结构,供以阻挡由该发光源发射并经该第二入光面所反射之余光;其中该挡余光结构底端与该发光源距离为L”,而该发光源所发射之光线经该第二入光面反射至该具挡余光结构之透镜模块的一中心轴而形成一中心反射点,该中心反射点与该发光源距离为P,且该挡余光结构底端与该发光源距离满足L”≤P之关系式。
该具挡余光结构之透镜模块针对该发光源组装后之相对位置,具体调整该挡余光结构之结构尺寸,使该具挡余光结构之透镜模块所发射出之光形,得以彻底阻却余光现象之产生。
附图说明:
图1为已知LED光学透镜之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2为已知发光二极管光源经光学透镜后之余光光迹示意图。
图3为已知发光二极管光源经光学透镜后之辐照度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雷笛克光学有限公司,未经扬州雷笛克光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2333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