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乙酸酯类溶剂型柴油降凝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21020.5 | 申请日: | 2012-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343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15 |
发明(设计)人: | 韩生;曹磊昌;刘天齐;李然;孙揭阳;郁平;朱贤;王爱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C10L1/19 | 分类号: | C10L1/19;C10L10/14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吴宝根 |
地址: | 200235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乙酸 溶剂 柴油 降凝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降凝剂及其制备方法,更具体说是涉及一种用于柴油降凝的乙酸酯类溶剂型柴油降凝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柴油降凝剂是一种加入少量就能显著降低柴油的凝点和冷滤点,改善柴油的低温流动性能的添加剂。它主要通过共晶、吸附、增溶或成核作用来提高柴油的低温流动性能。柴油降凝剂的研究对提高柴油的产量、节省煤油、提高柴汽比和提高炼油厂的经济效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为了获得更好的降冷滤点效果,国内外主要集中于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种类、不同分子构型降凝剂的复配研究,而对降凝剂与有机溶剂的复配研究较少。降凝剂这类高分子聚合物大多为粘稠的液体,粘度较大,易沾附于器壁,自身不易分散溶解于柴油中,常需给予一定的温度加热,搅拌一段时间方能在柴油中充分溶解,起到降凝效果。实际使用中存在添加不便、分散性差、浪费能源等缺点。因此如何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开发适宜于高蜡含量柴油使用的降凝剂已成为当务之急。从实际应用效果看,柴油降凝剂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开发品种存在着对柴油组分依赖性强,对不同组分的柴油感受性差的问题,特别是对高含蜡柴油几乎没有改进效果,其应用存在很大局限。从实验及对降凝剂的结构分析认为,降凝剂对柴油低温出现的蜡晶团分散性差是造成其感受性差的主要原因。乙酸酯型溶剂具有较好的溶解性,是降凝剂的一种良性溶剂, 可以与降凝剂复配使用使粘稠状的降凝剂变为均匀稳定的液体,改善其在柴油中的分散问题,增强降凝剂对不同柴油的感受性,近年来对其研究很少。采用乙酸酯类溶剂与柴油降凝剂复配有以下几个优点: 乙酸酯类溶剂本身易燃,不会影响柴油的燃烧性能;柴油体系内含有大量的烷烃类化合物,不易与乙酸酯类溶剂产生化学反应;乙酸酯类溶剂无毒且与柴油降凝剂相比价格便宜;柴油降凝剂的主要成分为酯类聚合物,分子量较大,而同样作为酯类的乙酸酯类溶剂分子量较小,易于附着到柴油降凝及分子上对其进行修饰,使其在柴油中分散的更均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乙酸酯类溶剂型柴油降凝剂,该乙酸酯类溶剂型柴油降凝剂能够增强其对低温下蜡晶分散效果。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上述的一种乙酸酯类溶剂型柴油降凝剂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一种乙酸酯类溶剂型柴油降凝剂,其原料按质量百分比计算,其组成及含量如下:
乙酸乙酯 0~10%
乙酸丙酯 0~20%
乙酸丁酯 20~40%
乙酸戊酯 0~20%
柴油降凝剂 10~30%
其中,所用的柴油降凝剂为聚甲基丙烯酸酯(PMA)类柴油降凝剂10-310。
上述的一种乙酸酯类溶剂型柴油降凝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将各原料混合后在50℃的恒温水浴中进行搅拌,控制转速120r/min,搅拌30min后即得一种乙酸酯类溶剂型柴油降凝剂组合物。
上述的一种乙酸酯类溶剂型柴油降凝剂组合物在市售0#柴油降凝中的应用,按质量比计算,即乙酸酯类溶剂型柴油降凝剂组合物:市售0#柴油为1:100的比例,将乙酸酯类溶剂型柴油降凝剂组合物加入到市售0#柴油中搅拌均匀即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乙酸酯类溶剂型柴油降凝剂组合物,由于其组分含有乙酸酯类具有较好的溶解性的有机溶剂,因此最终所得的乙酸酯类溶剂型柴油降凝剂组合物为均匀稳定的液体,从而可改善其在柴油基础油中的分散问题,增强其对不同柴油基础油的感受性,从而提高柴油降凝剂对蜡晶分散作用,改善油品低温流动性。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本发明的一种乙酸酯类溶剂型柴油降凝剂组合物对于市售0#柴油,可使其冷滤点降低5~11℃,冷凝点降低6~10℃。
另外,本发明的一种乙酸酯类溶剂型柴油降凝剂组合物制备方法简单,效果明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限于此。
本发明中冷滤点的测试方法依据《SH/T0248-2006 柴油和民用取暖油冷滤点测定法》进行,冷凝点的测试方法依据《GB510-83 石油产品凝点测定》进行。
冷凝点及冷凝点测试仪器:SYP1022—2多功能低温试验器,上海博立仪器有限公司。
本发明所用原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应用技术学院,未经上海应用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2102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