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直杆式翻滚机器人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14919.4 | 申请日: | 2012-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425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22 |
发明(设计)人: | 宋光明;孙洪涛;乔贵方;张军;葛剑;宋爱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B62D57/02 | 分类号: | B62D57/02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翼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12 | 代理人: | 汤志武 |
地址: | 210096***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直杆式 翻滚 机器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器人技术领域,适用于星球探测,为一种直杆式翻滚机器人。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的移动机器人主要采用轮式、履带式和腿式三种运动方式。轮式机器人具有结构简单、速度高和能耗低的优点,但是不适合跨越像沟壑、台阶等障碍,越障能力差;履带式机器人在松软、不平坦地形等自然环境中有着较好的适应能力,缺点是重量大,摩擦阻力大,能耗高;腿式机器人具有较好的机动性,容易适应各种复杂地面环境,但是需要依靠腿交替支撑实现行走以及保持平衡,运动控制复杂。此外,传统的移动机器人对星球表面进行探测时,由于通讯时滞的存在,往往会因崎岖、复杂的地形以及不可通过的障碍物而导致机器人发生倾覆,从而丧失运动能力,致使探测任务失败。如:用于火星、月球探测的轮式机器人,可能在半自主行走过程中遇到不可预知障碍而发生倾覆;用于在软质土壤中探测的机器人可能会陷入其中而丧失运动能力。
直杆式翻滚机器人是一种具有新颖运动形式的移动机器人,依靠两侧直杆旋转调整自身重心以实现翻滚运动。它不存在传统的移动机器人难以解决的倾覆问题,具有较好环境适应能力和越障能力,因而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对翻滚式机器人,尤其是直杆式翻滚式机器人的研究尚不多见。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直杆式翻滚机器人,不存在传统的移动机器人难以解决的倾覆问题,具有较好环境适应能力和越障能力,更适用于星球探测。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直杆式翻滚机器人,包括机身、翻转机构、传感单元、通信控制单元和电源模块,机身为左右对称结构,对称的两侧为机身两侧,翻转机构设置在机身两侧,传感单元、通信控制单元和电源模块设置在机身内,传感单元连接通信控制单元,通信控制单元的输出连接至翻转机构,电源模块向传感单元、通信控制单元和翻转机构供电,
所述机身包括机架和机盖,机架与机盖固定为一体,机架两侧设有两个结构相同、对称分布的固定架,用于固定翻转机构;
所述翻转机构分成左右对称、结构相同的两部分,分别由两个相同的驱动减速电机独立驱动;每部分包括:驱动减速电机、传动齿轮、传动轴和直杆旋转臂,驱动减速电机固定于机架内部的固定架上,两个驱动减速电机在机架内位置左右对称,驱动减速电机的输出轴通过传动齿轮带动传动轴,传动轴为阶梯轴,一端带有内螺纹孔,一端带有轴肩,传动轴带有轴肩一端与传动齿轮联动,并通过固定架固定轴肩位置,传动轴另一端连接至直杆旋转臂,直杆旋转臂与传动轴联动,直杆旋转臂的长度大于机身两侧长度的一半。
机身的左右对称为不规则多边形,所述多边为五边以上。
机身为上窄下宽结构,直杆旋转臂设置在下部两侧,传动齿轮为第一直齿圆锥齿轮和第二直齿圆锥齿轮,驱动减速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第一直齿圆锥齿轮,第一直齿圆锥齿轮与第二直齿圆锥齿轮啮合,传动轴带有轴肩一端与第二直齿圆锥齿轮套接。
传动轴与直杆旋转臂的连接处设有一组垫圈,加固连接。
本发明机器人采用翻滚运行形式,通俗的说,该机器人不存在正反面之分。在复杂环境中行走的腿式或是轮式等传统机器人,在越过沟壑或是障碍时候,可能发生倾覆或是倾侧,而无法继续运行,而本发明通过直杆旋转臂实现机身翻滚前进,只要一对直杆旋转臂能同方向旋转,即可带动机身移动,不存在倾覆或倾侧的问题。如图4所示的地形,如果是传统的轮式或是腿式机器人,很难爬上台阶,或在爬上的过程中需要小心调整姿势和重心,但是本发明机器不存在此类问题。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主要表现在:
1)依靠直杆旋转臂的旋转和机身与地面的接触,调整机器人重心以实现翻滚运动;
2)本发明不存在传统移动机器人难以解决的倾覆问题;
3)相比同体积大小的传统移动机器人,有更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和越障能力;
4)翻转结构简单,易于控制,并且便于模块化、小型化,可以搭载多种传感器,便于配合机动性能较好的大型机器人完成探测任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机器人外形图。
图2是本发明的机器人机构装配图。
图3是本发明的机器人系统结构框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直杆式翻滚机器人爬上台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其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1491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出杆泡沫金属磁流变液阻尼器
- 下一篇:智能雏禽专用运输车及其实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