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立足市民满意度的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及调度配送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14564.9 | 申请日: | 2012-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373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15 |
发明(设计)人: | 徐佳东;肖华;胡振;陈冠雄;仲玉芳;徐晓忻;吴明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G08G1/00 | 分类号: | G08G1/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周烽 |
地址: | 31005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立足 市民 满意 公共 自行车 服务 系统 调度 配送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的信息服务技术范畴,特别涉及一种立足市民满意度的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及调度配送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国汽车化进程呈持续的加速态势;2011年12月,杭州市百人汽车保有量突破了20大关;随之带来众多负面问题:巨大的能源消耗、严重的环境污染和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交通拥堵给市民的出行造成诸多不便。“公交优先”大力发展便捷的绿色出行手段、提高城市公共交通的出行分担率,是解决杭州交通拥堵、建设“品质城市”不可或缺的重大举措。大规模的公共交通计划实施后,城市的交通拥堵窘态虽有所改观,但提升公交出行分担率的初衷却始终差强人意;究其原因源于棘手的“最后一公里”:公交车到站后,离市民的住所或者学习、工作的场所至少还有一公里,即公交网络覆盖面存在的缺陷导致市民出行便利度体验大打折扣。国内外的大量研究殊途同归、指向同一结论:吸引市民选择城市公共交通出行有两大要素:收费低廉和使用便利,恰恰在后一点上的不足阻碍了公交出行分担率的提升。
发展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Public Bicycle System,PBS),把传统的个体自行车交通转化为准公共交通,与公交车、轨道交通、轮渡等公共交通结合,完成末端接驳,出行全程公共化、一体化,加上自行车短距离“点对点”服务的优势,有望彻底扭转公共交通在出行便利度上的劣势,重新拥有与“点对点”特征著称的小汽车交通的竞争优势。PBS始于欧洲,1965年7月28日,荷兰阿姆斯特丹推出the witte Fietsen“白色自行车计划”项目,两年后无疾而终;2005年,法国里昂启动PBS,机动车流量降低了4%;巴黎市的PBS设有1450个联网租车点,提升巴黎市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的成绩斐然。2008年5月1日,杭州市PBS正式营运,旨在延伸公交服务,推行自行车与公共交通换乘模式,吸引私家车出行者改变出行方式,节约道路资源,减少环境污染,同时为旅游者提供一种全新的出行方式。杭州PBS采用“政府引导、企业运作”的模式;实行60分钟内免费租用,60分钟以上至120分钟(含),收取1元租车服务费;120分钟以上至180分钟(含),收取每小时2元租车服务费的分段累进计费制,这是全球迄今最优惠的收费制度,彰显的是政府的大气和杭州PBS的民生普惠特质;市财政为此投入启动资金1.8亿,贴息贷款2.7亿;除财政支持外,政府还给予用地、自行车路权等方面的必要支持。2010年5月,全市PBS配备自行车5万辆,联网租赁点2000、市中心区和市区分别按200-300m、500m服务半径设置,日均租车25.4万人次、每天每车均租5次;使用者中以私家车为交通工具的比例高达26.6%,PBS的效能远远超出预定目标。杭州PBS规划时确立了“自助服务,通租通还”的创新定位,系统具有“方便、简单、快捷、低价”的城市公共交通特征;鉴于杭州PBS的巨大成功,美国《时代》杂志将其列入了2008年度全球50项最佳发明,2009年又被评选为杭州市十大为民实事工程的榜首。截止2012年1月10日,杭州PBS已发展成联网租赁点2674、储车点96、6.5万辆自行车的规模,无愧“世界最大、效能最高公共自行车”的美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1456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试管摇摆混合仪
- 下一篇:板块重叠式微细气泡发生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