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14063.0 | 申请日: | 2012-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474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22 |
发明(设计)人: | 游君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9/06 | 分类号: | H04L29/06;H04L29/08 |
代理公司: | 北京鑫媛睿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7 | 代理人: | 龚家骅 |
地址: | 310053 浙江省杭州市高新技术产业***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数据传输 方法 及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其装置。
背景技术
IRF(Intelligent Resilient Framework,智能弹性架构)是一种软件虚拟化技术,其核心思想是将多台设备通过IRF物理端口连接在一起,进行必要的配置后,虚拟化成一台“分布式设备”。使用这种虚拟化技术可以集合多台设备的硬件资源和软件处理能力,实现多台设备的协调工作、统一管理和不间断维护。
如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中的一个典型IRF组网的架构示意图,可以包括两类设备,即IRF成员设备(即堆叠设备)和独立运行设备。其中:
独立运行设备只能单机运行,不能与别的设备形成IRF,如图1中所示的Device;
IRF成员设备可以与其他设备互联形成IRF,如图1中所示的Master和Slave,各成员设备可以统一进行管理。
IRF主要具有以下优点:
1、简化管理。IRF形成之后,用户通过任意成员设备的任意端口都可以登录IRF系统,对IRF内所有成员设备进行统一管理。
2、可靠性高。IRF的高可靠性体现在多个方面,例如,IRF由多台成员设备组成,Master设备(主设备)负责IRF的运行、管理和维护,Slave设备(从设备)在备份的同时也可以处理业务。一旦Master设备发生故障,系统会迅速自动选举新的Master设备,以保证业务不中断,从而实现了设备的1:N备份;此外,成员设备之间的IRF链路支持聚合功能,IRF和上、下层设备之间的物理链路也支持聚合功能,多条链路之间可以互为备份,也可以进行负载分担,从而进一步提高了IRF的可靠性。
3、网络扩展能力强。通过增加成员设备,可以轻松自如的扩展IRF的端口数、带宽。由于各成员设备都有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能够独立处理协议报文,进行报文转发,因此,IRF还能够轻松自如的扩展处理能力。
为了实现IRF各成员设备的冗余备份,IRF各成员设备一般物理上按环形连接,为了避免转发上的环路,对每一个IRF成员设备,交换机软件利用ASIC报文处理芯片的各种过滤机制和处理设施,在逻辑上都生成一棵转发树,树根为源IRF成员设备,同时保证从根节点向两个方向的深度(IRF成员设备的跳数)的差值不超过1。其基本算法是,若IRF系统中共有N个IRF成员设备(含源IRF成员设备),则从源IRF成员设备开始向右(也可以是向左)遍历N/2个堆叠设备后,按连通图生成转发树即可,如图2所示。由此可以看出,对于任意N个IRF成员设备,系统会按每个IRF成员设备为根生成N棵转发树,从任一IRF成员设备进来的报文,在以该IRF成员设备为根节点的树上进行流量转发。
在当前主流网络设备的IRF的实现中,对于组播业务而言,一般应用会按组播上述转发树洪泛到各IRF成员设备,若组播表项在该IRF成员设备有出接口则转发该组播流,否则丢弃对应的组播流。例如,若某条组播流(S,G)从S1进来,出接口分布在S2和S4上,S3上没有出接口,则当组播流转发到S3时,S3将该组播流丢弃,其转发可以如图3所示。
另一种较为优化的实现是:若对应(S,G)在转发树的当前节点的下游节点没有出接口,则组播流不继续向下游转发,如,对于S4,其下游节点S3没有出接口,因此,S4不会将组播流转发给S3,其示意图可以如图4所示。
参见图5,在现有技术中,当某条组播流从S1进入堆叠系统,出接口分布在S2和S3上,则转发路径可能如图5左侧所示,而实际其最优转发路径应该如图5右侧所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其装置,以提高IRF系统组播业务的转发能力,为此,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智能弹性框架IRF系统,各堆叠设备中存储有以自身为根节点的转发树集合信息,所述转发树集合包括以自身为根节点且包含所有其他堆叠设备的转发树,以及该转发树的真子树;该方法包括:
当接收到组播数据流时,根据所述组播数据流确定分布有该组播数据流的出接口的堆叠设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1406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液晶显示装置
- 下一篇:发光二极管模组及其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