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升阻比固定翼飞机配平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13438.1 | 申请日: | 2012-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163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1 |
发明(设计)人: | 王维军;黄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B64C3/14 | 分类号: | B64C3/14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恒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324 | 代理人: | 李强 |
地址: | 10019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升 固定 飞机 平方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升阻比固定翼飞机的配平方法,属于航空飞行器中固定翼飞机设计技术领域。
技术背景
在同样设计速度下,提高飞机升阻比,在同样设计重量情况下,飞机阻力越小,需用推力越小。飞机升阻比越大,飞机的空气动力性能越好,经济性越高。
为了提高飞机的升阻比,从飞机设计翼型选择上看,应选择升阻比大的正弯度翼型。但在目前飞机设计中,选择正弯度翼型的飞机设计,机翼零升力矩配平都是借助平尾或鸭翼等方式实现,这就带来了升力和阻力损失,降低了全机升阻比,不能充分发挥正弯度翼型高升阻比特性。
而无尾式布局的飞机通常采用扭转机翼的办法实现配平,即采用S翼型,保证飞机的零升力矩系数为正。而S翼型升阻比远远小于正弯度翼型。此方法是以牺牲升阻比的代价换取稳定性。
发明内容
本飞机布局设计发明,采用高升阻比正弯度翼型,且不利用平尾或鸭翼等带来降低全机升阻比的手段,来实现机翼零升力矩的配平,充分发挥正弯度翼型高升阻比特性。为了实现机翼零升力矩配平,并且不造成全机升阻比下降。采用重心配置在机翼焦点正下方处的设计布局,以产生大的升阻比和抬头力矩,同时使全机具有纵向静稳定性。既能提高飞机的升阻比,又能使全机具有静稳定性。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高升阻比固定翼飞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具有大展弦比正弯度的机翼,用于提供升力,从而提供全机升力,
位于机翼的焦点正下方的机身,
机翼支撑梁,用于连接所述机身与机翼,
设置在机身上的发动机,用于提供推力。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固定翼飞机的高升阻比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具有大展弦比正弯度的机翼提供升力,从而提供全机升力,
把机身设置于机翼的焦点正下方,
用机翼支撑梁连接所述机身与机翼,
用设置在机身上的发动机提供推力。
附图说明
图1(a)为采用水平尾翼配平方法的方案的示意图。
图1(b)为采用鸭翼配平方法的方案的示意图。
图2(a)为采用本新发明布局方法在无干扰来流作用下配平的方案示意图。
图2(b)为采用本新发明布局方法在下方干扰来流作用下配平的方案示意图。
图2(c)为采用本新发明布局方法在上方干扰来流作用下配平的方案示意图。
图3为采用本新发明布局方法具体实施例方案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采用单独正弯度翼型的飞机设计,如在机翼升力是零时,作用在机翼上的零升力矩不为零,此力矩将使全机产生低头力矩。需采取措施配平机翼的零升力矩。通常的方法包括平尾、鸭翼等,具体见受力分析图1。
图1(a)为采用水平尾翼配平方法,O点为全机重心。正弯度机翼(1)零升力矩使得全机低头。平尾的升力(Lw)为向下,而使得全机零升力矩系数为正,即为抬头力矩,实现全机配平。但此方法导致全机升力损失。
图1(b)为采用鸭翼配平方法,O点为全机重心。正弯度机翼(1)零升力矩使得全机低头。鸭翼的升力(Ly)为向上,而使得全机零升力矩系数为正,即为抬头力矩,实现全机配平。但此方法导致全机阻力增大。
而本发明,采用不损失全机升阻比的配平措施。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将全机焦点配置于机翼焦点正下方处,如图2所示。
在图2(a)中,在远方来流(V0)作用下,全机受力及配平情况是:全机升力(L)与重力(G)平衡,推力(T)与空气阻力(D)平衡;阻力(D)与重心(O)的力矩为抬头力矩,此力矩可配平正弯度机翼(1)的零升力矩(M0),从而实现全机的力矩配平。并且不损失全机的升阻比。机翼安装角(a)为此时机翼最大升阻比对应迎角。
在图2(b)中,飞机水平飞行,遇到与水平面成da角干扰来流(V1)时,全机受力及配平情况是:飞机相对于干扰来流(V1)的迎角为da,升力变量(dL)方向与干扰来流(V1)方向垂直向上,阻力变量(dD)方向与干扰来流(V1)方向相同,而其他力未变化;阻力(dD)水平分量与升力(dL)水平分量和推力平衡。与图2(a)阻力(D)升力(L)相比,阻力变量(dD)对重心力臂减小,升力变量(dL)对重心力臂增加,二力与全机重心(O)形成的力矩为负,即为低头力矩,减小全机迎角的增加(da)变化,当使全机具有静稳定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1343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80钒铁炉渣的资源化利用方法
- 下一篇:一种装饰画及空气综合处理净化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