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制冷剂循环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12444.5 | 申请日: | 2012-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450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24 |
发明(设计)人: | 稻叶淳;伊藤诚司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电装 |
主分类号: | B60H1/32 | 分类号: | B60H1/32;F25B1/00;F25B41/00;F25B49/02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刘建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冷剂 循环 装置 | ||
1.一种制冷剂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
压缩机(11),其对从吸入端口(11a)吸入的低压制冷剂进行压缩并从喷出端口(11c)喷出高压制冷剂,并且具有使循环内的中间压制冷剂流入而与压缩过程的制冷剂汇流的中间压端口(11b);
利用侧热交换器(12),其使从所述喷出端口(11c)喷出的高压制冷剂与热交换对象流体热交换,并对所述热交换对象流体进行加热;
高段侧减压部(13),其使从所述利用侧热交换器(12)流出的高压制冷剂减压为中间压制冷剂;
气液分离部(14),其将由所述高段侧减压部(13)减压了的中间压制冷剂的气液加以分离,使分离出的气相制冷剂向所述中间压端口(11b)侧流出;
低段侧减压部(17),其使由所述气液分离部(14)分离出的液相制冷剂减压为低压制冷剂;
蒸发器(20),其使由所述低段侧减压部(17)减压了的低压制冷剂蒸发,并向所述吸入端口(11a)侧流出;以及
流量调整部(32、34),其调整流入所述利用侧热交换器(12)的热交换对象流体的流量,
其中所述流量调整部(32、34)在至少由所述利用侧热交换器(12)进行了温度调整的所述热交换对象流体的温度达到所述热交换对象流体的目标温度(TAO)以下时,使流入所述利用侧热交换器(12)的热交换对象流体的流量降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剂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高段侧减压部(13)在至少由所述利用侧热交换器(12)进行了温度调整的所述热交换对象流体的温度达到所述热交换对象流体的目标温度(TAO)以下时,增加节流阀开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剂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制冷剂循环装置是适用于车辆用空调装置(1)的制冷剂循环装置,
所述热交换对象流体是向车室内吹送的送风空气,
所述利用侧热交换器(12)配置于形成所述送风空气的空气通路的壳体(31)内,
在所述壳体(31)内,形成有使所述送风空气绕过所述利用侧热交换器(12)流动的旁通通路(35),
所述流量调整部由对所述送风空气中的、穿过所述利用侧热交换器(12)侧的送风空气的风量与穿过所述旁通通路(35)侧的送风空气的风量的风量比例进行调整的空气混合风门(34)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冷剂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制冷剂循环装置具备控制所述空气混合风门(34)的动作的空气混合风门控制部(40a),
所述空气混合风门控制部(40a)在至少由所述利用侧热交换器(12)进行了温度调整的所述送风空气的温度达到所述送风空气的目标温度(TAO)以下时,与由所述利用侧热交换器(12)进行了温度调整的所述送风空气的温度高于所述送风空气的目标温度(TAO)时相比,减慢所述空气混合风门(34)的动作的响应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冷剂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制冷剂循环装置具备变更所述利用侧热交换器(12)中的所述制冷剂与所述送风空气的热交换能力的热交换能力变更部(32、33),
所述热交换能力变更部(32、33)在至少由所述利用侧热交换器(12)进行了温度调整的所述送风空气的温度达到所述送风空气的目标温度(TAO)以下时,降低所述热交换能力。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冷剂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交换能力变更部由向所述利用侧热交换器(12)及所述旁通通路(35)吹送所述送风空气的鼓风机(32)构成,
所述鼓风机(32)在至少由所述利用侧热交换器(12)进行了温度调整的所述送风空气的温度达到所述送风空气的目标温度(TAO)以下时,降低穿过所述利用侧热交换器(12)及所述旁通通路(35)的所述送风空气的风量。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冷剂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交换能力变更部由改变导入所述壳体(31)内的车室外空气及车室内空气的导入比例的内外气调整部(33)构成,
所述内外气调整部(33)在至少由所述利用侧热交换器(12)进行了温度调整的所述送风空气的温度达到所述送风空气的目标温度(TAO)以下时,增加所述车室内空气相对于所述车室外空气的导入比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电装,未经株式会社电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12444.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摄像设备
- 下一篇:大规模呼叫中心座席网络录音的方法和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