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对等混合通信的系统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12418.2 | 申请日: | 2005-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852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9 |
发明(设计)人: | 斯瓦库马尔·拉维库马尔;萨提什·冈达巴苏拉;拉米什库马尔·拉维库马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达马卡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9/08 | 分类号: | H04L29/08;H04L29/06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张荣海 |
地址: | 美国得***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对等 混合 通信 系统 方法 | ||
本申请是2005年3月29日提交的发明名称为“用于对等混合通信的系统和方法”的中国专利申请200580026102.X的分案申请。
背景技术
目前的基于分组的通信网络一般可分为对等网络和客户机/服务器网络。传统的对等网络支持各端点之间的直接通信,而不使用中间设备(如,主机或服务器)。每个端点可使用存储在每个端点上的凭证和地址信息直接对其它端点发起请求并对来自其它端点的请求作出响应。然而,由于传统的对等网络将整个网络的端点信息(如,地址和凭证)分布并存储在各不安全端点上,所以这种网络固有地具有增加的安全风险。尽管客户机/服务器模型通过将凭证和地址信息本地化地存储在服务器上来解决对等模型中固有的安全问题,但是客户机/服务器网络的缺点在于服务器可能不能充分地支持试图与其通信的客户机的数量。由于所有的通信(甚至两个客户机之间的通信)必须经过服务器,所以服务器可能很快变成系统的瓶颈。
因此,需要一种解决这些问题的系统和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混合对等系统的一个实施例的简化网络示图。
图2a示出可用在图1的系统内的接入服务器架构的一个实施例。
图2b示出可用在图1的系统内的端点架构的一个实施例。
图2c示出图2b的端点架构内的、可用于蜂窝网络连接的组件的一个实施例。
图2d示出传统软交换机配置以及两个端点。
图2e示出传统软交换机配置以及三个端点和媒体桥。
图2f示出具有两个端点的本公开内容的一个实施例,每个端点都包括软交换机。
图2g示出具有三个端点的本公开内容的一个实施例,每个端点都包括软交换机。
图3a是示出当发起呼叫时图2b的各组件的交互的顺序图。
图3b是示出当接收呼叫时图2b的各组件的交互的顺序图。
图4是示出对图1的端点进行认证并且该端点与另一端点进行通信的示例性过程的顺序图。
图5是示出图1的端点确定另一端点的状态的示例性过程的顺序图。
图6是示出图1的接入服务器帮助一端点建立与另一端点的通信的示例性过程的顺序图。
图7是示出图1的端点请求将其添加到当前在线的另一端点的好友列表中的示例性过程的顺序图。
图8是示出图1的端点请求将其添加到当前离线的另一端点的好友列表中的示例性过程的顺序图。
图9是示出图1的端点在它要离线之前请求将其添加到当前也离线的另一端点的好友列表中的示例性过程的顺序图。
图10是示出图1的端点可将语音邮件发送到在线的另一端点的示例性过程的顺序图。
图11是示出图1的端点可将语音邮件发送到离线的另一端点的示例性过程的顺序图。
图12是对等系统的另一实施例的简化示图,该对等系统耦合到该对等系统外部的目的地。
图13是示出图12的端点可直接与对等系统外部的目的地联系的示例性过程的顺序图。
图14是端点可下载并使用路由表的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15是示出外部设备可与图12的对等系统内的端点建立联系的示例性过程的顺序图。
图16是端点可提供交互式语音应答功能的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17是可在端点上提供搭线窃听(wiretap)功能的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18是示出端点可将数据流传输到一个或多个其它端点的示例性过程的顺序图。
图19是示出端点可与一个或多个好友端点进行私人交易的示例性过程的顺序图。
图20是示出端点可与一个或多个其它端点进行公共交易的示例性过程的顺序图。
图21是示出端点可与其它端点建立会议电话的示例性过程的顺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公开旨在一种用于对等混合通信的系统和方法。应该理解,以下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示例。为了简化本公开,以下只描述了组件和布置的特定示例。当然,这些仅仅是示例,而并不旨在限制。另外,本公开可能在各示例中重复参考标号和/或字母。该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晰的目的,其本身并不表示所讨论的各实施例和/或配置之间的关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达马卡公司,未经达马卡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1241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