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实现文件安全流转的即时通讯方法和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12072.6 | 申请日: | 2012-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841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0 |
发明(设计)人: | 李祥明;江成辉;冯启栋;罗飞龙;周健华;何思思;吴祖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国迈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9/06 | 分类号: | H04L29/06;H04L29/08;H04L12/5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663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实现 文件 安全 流转 即时通讯 方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实现文件安全流转的即时通讯方法和系统,属于通信和信息安全领域。
背景技术
即时通讯由于其易于交流、信息传递方式丰富而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其中文件即时传输的功能非常方便,但在目前普通即时通讯软件中,文件的传输和存储安全性不高,具体来说包含以下方面:
(1)文件是明文传输的,在传输过程中很容易被窃听;
(2)在接收到文件后,文件存储在公开的目录,没有加密储存,他人可在未经同意的情况下偷看文件、将文件复制流转,运行在计算机上的木马可以在使用者不知情的情况下,将接收到的文件窃取出来,并伺机传播出去;
(3)误发送文件无法挽回,在误发送文件,比如把敏感文件当作普通文件发送出去之后,无法删除;
(4)无法控制发送出去的文件随意扩散的问题,接收者可以任意处置,例如上传互联网;
(5)无法掌握发送出去的文件的转发路径,不知道接收者把文件转发给哪些用户。
上述隐患造成了巨大的安全威胁,因此针对性地提出一种可用于确保文件安全流转的即时通讯系统。
发明内容
针对普通即时通讯软件对接收的文件没有保护的隐患,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有效实现文件安全流转的即时通讯系统。
所述系统由即时通信服务器和客户端构成,其中即时通信服务器包括文件服务器和消息服务器,客户端包括通信模块、文件和消息加密存储区、专有资源浏览器和专有文件阅读器,文件和消息都是通过服务器中转的,文件和消息都是加密传输的。
本发明方法通过计算机无法识别的文件系统加密存储即时通讯接收到的文件,只有通过专有浏览器软件,用户才能查看其中存储的文件。文件发送时是加密的,而且打上水印,即使改名、编辑内容、转发出去也不改变水印,文件转发时服务器有记录,因此能掌握文件转发路径,并可锁定或销毁已发送文件。
本发明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发明所述方案包含:加密存储区、专有文件系统、专有安全资源管理器、专用阅读软件。其特征是:
(1)加密传输。普通文件发送时先加密再发送。
(2)加密存储。加密存储区是独立的一块存储区,以计算机无法识别的加密文件系统存储接收的文件,而只有通过专有资源浏览器才能浏览其中的文件,只有通过专有文件阅读器才能打开其中的文件。
(3)发送文件时,文件打上了全球唯一的水印,当文件转发到其他人时,水印是不变的,而且会在服务器记录转发事件,据此可以跟踪文件转发路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文件加密传输,防止文件传输过程中被窃听。
(2)接收到的文件以计算机无法识别的文件系统加密存储在独立的加密存储区,且用专用文件阅读器打开阅读,其他人无法把文件拷贝出去。
(3)接收到的文件以计算机无法识别的文件系统加密存储在独立的加密存储区,病毒无 法感染,木马无法窃取。
(4)发送者可锁定已发送的文件。
(5)发送者可销毁已发送的文件。
(6)发送者可掌握发送出去的文件的转发路径,即使该文件被改名、修改内容。
本发明可有效保障用户在即时通讯中传输和存储文件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系统构成图;
图2是文件锁定流程图;
图3是文件销毁流程图;
图4是文件解密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详细描述本发明。
1.本即时通讯系统客户端在初次使用时,会在本地硬盘创建一个加密存储区用于接收文件,所述加密存储区可随着存储内容增多而扩大。
2.所述的文件系统里面,每个文件在创建时,文件头部写入一个全球唯一的字符串作为文件水印,用以标志该文件,这样,即使该文件经过复制、编辑、改名、转发,仍然能唯一确定这是哪个文件。
3.实现本发明的实例中,对所述加密存储区中的文件采用了国密算法SMS4加密,其他使用该发明的实例,可以采用其他加密算法。
4.加密存储区中的Office、Zip、图片、音视频文件分别采用专用软件打开。
5.发送者在发送文件时,可设置高级选项,例如,设置文件打开的密码,设置文件过期时间,设置文件打开次数,设置文件只可查看的计算机(通过硬盘序列号来限制),这是通过在文件的文件头里写入特殊的标志来实现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国迈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国迈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1207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亚麻油中亚麻酸的分离提取设备
- 下一篇:一种耐热钕铁硼永磁材料及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