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针对黑臭河道水体修复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11546.5 | 申请日: | 2012-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030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25 |
发明(设计)人: | 詹旭;王婧希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4122 江苏省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针对 河道 水体 修复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针对黑臭河道水体修复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国民经济不断增长,工业规模不断扩大,城镇人口不断增加,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排放量日益增加,大量污染物质未经过处理流入江河、湖泊,造成大量的水资源受到污染,河流是重要的淡水资源之一,同时也是水源地的重要组成。它与人民的生产、生活以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休戚相关。
河流有丰富的水量、水利和水产资源,又具有维持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蓄纳洪水、调节地表径流、生态修复水质等功能。但是,随着我国工农业的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和低级、粗放的经济发展模式,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量日益增加,大量营养物不断流入河流,给诸多河流造成了不良影响,其中河流黑臭已成为我国城市中小型河道共同存在的污染问题,河流黑臭对城市的环境造成极其严重的影响,不但影响城市容貌,更是影响周边居民的生活和健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日益严重的河流黑臭问题,而开发的低成本、低运行费用、安全的水体修复方法。该方法是有效的利用仿生水草富集土著微生物,生物富氧、微生物联合作用下,通过构建生物强化系统,在改善河流黑臭问题的同时,也修复了水体水质。
针对黑臭河道水体修复的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用围格隔离一定范围的水域,将较少质量分数的仿生水草、微生物制剂鲢鱼、河蚌与蚯蚓,在人工生物富氧条件下,水体中溶解氧浓度控制在2mg/L~8mg/L,上述组分共同构建河流水体生态系统。经过一定周期,逐渐提高到20~72重量%的仿生水草、10~55重量%的微生物制剂、5~10重量%的鲢鱼、5~10重量%的河蚌与3~5重量%的蚯蚓。保持一个月的生物强化驯化期,整个水体的水质改善效果明显,能从GB8383-2002劣V水质标准提高到IV类及以上水质标准。
该方法的特点在于系统各组成形态简单,低成本,低运行费用,无二次污染,安全,该方法尤其针对以城市内河形式存在的黑臭河道水体修复具有显著的积极意义。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实施本发明,特举如下实例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例1
以某城市黑臭河道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水体修复实验。在未进行水体修复前,测定河流水体中总氮、总磷、高锰酸盐的含量分别为21.33mg/L、2.56mg/L、14.21mg/L,溶解氧浓度为0.3mg/L,此类水体水质处于劣V类标准。生物强化系统中投放26%的仿生水草,16%的微生物制剂,6%的鲢鱼,5%的河蚌,3%的蚯蚓,经过一个月的生物驯化周期,检测该河流水体中的污染物浓度情况,水质报告显示:总氮、总磷、高锰酸盐的含量分别为1.41mg/L、0.19mg/L、1.16mg/L。即经过该方法处理后,河道水体达到IV标准,水质改善的同时,其生态得到了逐渐的恢复。
实例2
以某城市黑臭河道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水体修复实验。在未进行水体修复前,测定河流水体中总氮、总磷、氨氮、高锰酸盐、浊度的含量分别为19.91mg/L、2.12mg/L、17.93mg/L、16.82mg/L、33.86mg/L,溶解氧浓度为0.3mg/L,此类水体水质处于劣V类标准。生物强化系统中投放25%的仿生水草,22%的微生物制剂,6%的鲢鱼,6%的河蚌,4%的蚯蚓,经过一个月的生物驯化周期,检测该河流水体中的污染物浓度情况,水质报告显示:总氮、总磷、氨氮、高锰酸盐、浊度的含量分另为1.26mg/L、0.23mg/L、1.37mg/L、1.68mg/L、1.73mg/L。即经过该方法处理后,河道水体达到IV标准,水质改善的同时,其生态得到了逐渐的恢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南大学,未经江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1154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化纤涤纶复合丝的生产方法
- 下一篇:一种基于技能学习的智能解答方法与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