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针对黑臭河道水体修复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11546.5 | 申请日: | 2012-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030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25 |
发明(设计)人: | 詹旭;王婧希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4122 江苏省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针对 河道 水体 修复 方法 | ||
1.一种针对黑臭河道水体修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有效利用仿生水草、生物富氧和微生物制剂的联合作用,针对黑臭河道来构建生物强化系统。在系统中,投放一定比例的仿生水草、微生物制剂、鲢鱼、河蚌与蚯蚓,使之形成完整的生物强化系统,达到水水体修复的目的。
2.按权利要求1所述,其特征在于采用了生物富氧的方式,对黑臭河道进行水体增氧过程,保持河道水生系统中溶解氧的浓度在2mg/L~8mg/L。
3.按权利要求1所述,其特征在于在有效作用时间30d至数天,可使河道水体中的总氮、总磷、氨氮、高锰酸盐指数的去除率分别超过了90%、90%、95%、90%。
4.按权利要求1所述,其特征在于20~72重量%的仿生水草、10~55重量%的微生物制剂、5~10重量%的鲢鱼、5~10重量%的河蚌与3~5重量%的蚯蚓,共同构成一定比例的生物强化系统。
5.按权利要求1所述,其特征在于黑臭河道水体修复后,水质能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8383-2002IV类标准以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南大学,未经江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11546.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化纤涤纶复合丝的生产方法
- 下一篇:一种基于技能学习的智能解答方法与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