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分子印迹电化学修饰电极测定果实中赤霉素的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210107283.0 申请日: 2012-04-11
公开(公告)号: CN102706927A 公开(公告)日: 2012-10-03
发明(设计)人: 李建平;常川;魏小平 申请(专利权)人: 桂林理工大学
主分类号: G01N27/26 分类号: G01N27/26;G01N27/327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541004 广西壮族*** 国省代码: 广西;45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分子 印迹 电化学 修饰 电极 测定 果实 赤霉素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用分子印迹电化学修饰电极测定果实中赤霉素的方法。

背景技术

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结合了分子印迹聚合物和电化学传感器两者的优点,既表现出高度的特异性,又具有低成本、易于小型化、自动化、检出限高和较长的使用寿命,且制备过程简单等特点,从而得到广泛应用。赤霉素是一大类植物激素,作为大环内酯抗生素,美国、日本等国规定水果、蔬菜中赤霉素(GA)最高残留限量为0.2μg/g。赤霉素的测定倍受人们的关注。目前,赤霉素的测定主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波伏安法、荧光光度法、福林试剂光度法和磷钼蓝光度法等。这些方法操作繁琐,且需使用大量有机溶剂。因此研究对赤霉素残留具有高灵敏、高选择性的快速检测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在于提供一种用分子印迹电化学修饰电极测定果实中赤霉素的方法。

构思如下:(1)用过量的多巴胺(DA)来标记赤霉素(GA),得到多巴胺标记的赤霉素(DA-GA);(2)通过电聚合在电极表面修饰分子印迹膜,洗脱得到可以特异性识别的分子印迹孔穴;(3)在孵化时,DA-GA进入到印迹膜上具有特异性识别的分子印迹孔穴中。将已经孵化了DA-GA的修饰电极放入不同浓度的GA标准溶液中进行竞争反应,通过测量修饰电极上的标记DA在亚甲基蓝修饰电极上的电催化氧化电流,可以间接测定GA含量。

具体步骤为:

(1)多巴胺标记赤霉素:

取5.0×10-4mol/L的赤霉素标准溶液0.4~0.6mL于具塞比色管中,加入0.01mol/L的N-羟基琥珀酰亚胺(NHS)1~3mL,摇匀,静置5~15min,再加入2.5×10-3mol/L的多巴胺(DA)1~3mL,摇匀后加入0.01mol/L的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EDC)1~3mL作为脱水缩合剂使赤霉素(GA)与多巴胺(DA)进行脱水反应;反应15~25min后得到浓度为2.0×10-5~3.0×10-5mol/L的多巴胺标记赤霉素(DA-GA)标准溶液;

(2)分子印迹修饰电极的制备:

将已处理干净的工作电极置于含摩尔浓度为5.0×10-4mol/L的亚甲基蓝单体、摩尔浓度为2.5×10-4mol/L的赤霉素和摩尔浓度为0.2mol/L、pH=9.2的硼砂缓冲溶液中进行电化学聚合,以0.2mol/LKCl作为支持电解质,扫描速度100mV/s;在+1.4~-0.6V范围内循环扫描20~40圈后,将电极从聚合液中取出,经二次水冲洗后,在分析纯甲醇乙酸溶液中泡洗10~50min,以洗脱分子印迹膜中的模板分子赤霉素和其他的一些吸附物,制得分子印迹聚亚甲基蓝修饰电极;

(3)检测方法:

在室温(25℃)下,将步骤(2)制得的分子印迹聚亚甲基蓝修饰电极置于步骤(1)制得的浓度为2.0×10-5~3.0×10-5mol/L多巴胺标记赤霉素标准溶液中孵化10~15min,然后用蒸馏水冲洗电极表面;检测时,先将清洗后的电极置于含浓度为2.5×10-8~1.05×10-6mol/L的赤霉素的0.2mol/L、pH=7.0的硼酸缓冲液中进行竞争反应5~15min,随后用循环伏安法和差分脉冲伏安法进行相关的测量;

(4)赤霉素含量的测定:

随着分子印迹膜上越来越多的识别位点上的多巴胺标记过的赤霉素被置换出来,氧化峰的电流逐渐下降;赤霉素浓度在2.5×10-8~1.05×10-6mol/L范围内与峰电流I呈良好的线性关系:I=-0.0412C+6.4786,其线性相关系数r=0.9992;由关系式DL=3δb/K,测得该分子印迹传感器对赤霉素的检出限为7.348×10-9mol/L。

本发明电极使用寿命长、制作成本低、灵敏度高、测定线性范围宽和检测限低,对于果实中低含量赤霉素的检测易于自动化。

附图说明

附图为本发明实施例赤霉素含量与循环伏安法峰电流的关系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1)多巴胺标记赤霉素: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桂林理工大学,未经桂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0728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