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开闭盖在审
申请号: | 201210106064.0 | 申请日: | 2012-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732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30 |
发明(设计)人: | 佐藤文俊;浦本义隆;天野浩和 | 申请(专利权)人: | 井上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R7/04 | 分类号: | B60R7/04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张雨;傅永霄 |
地址: | 日本名***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开闭 | ||
1. 一种开闭盖(S),能沿着以相对方式布置的一对导轨(L1、L2)滑动地配置,该开闭盖(S)包括:
支承部(10),其沿着滑动方向排列地设置,用于支承施加到所述开闭盖(S)的载荷;
铰接部(20),其具有挠性以连结相邻的支承部(10);
一对抵接部(32、34),其沿着所述滑动方向排列地形成在每个所述支承部(10)中的面向所述导轨(L1、L2)的每个端部处,能滑动地与所述导轨(L1、L2)接合,
其中所述开闭盖(S)构造为,
所述支承部(10)以及形成在所述支承部(10)的每个端部处的所述一对抵接部(32、34)由相同材料一体成形,并且
当沿着所述开闭盖(S)的厚度方向对所述开闭盖(S)的正面施加载荷时,由设置在各个支承部(10)的各端部的两对即四个所述抵接部(32、34)中的三个以上的所述抵接部将所述各个支承部(10)支承在所述一对导轨(L1、L2)上。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闭盖(S),其中所述铰接部(20)由比所述支承部(10)和所述抵接部(32、34)的材料更柔软的材料形成。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闭盖(S),其中所述支承部(10)、所述铰接部(20)和所述抵接部(32、34)由相同材料一体成形。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闭盖(S),其中每个所述支承部(10)设置有所述一对抵接部(32、34),所述一对抵接部设置在所述支承部(10)的滑动方向的中央的两侧。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闭盖(S),其中
所述支承部(10)以从所述铰接部(20)朝向背侧突出的方式设置,并且所述一对抵接部(32、34)设置在比所述铰接部(20)更靠背侧的部位,
所述铰接部(20)允许所述开闭盖(S)变形为相邻的支承部(10)沿着滑动方向互相远离的平坦状态以及它们互相接近的弯曲状态,并且
在所述开闭盖(S)的平坦状态下,夹着所述铰接部(20)相邻的所述抵接部(32、34)形成为,随着远离所述铰接部(20),互相相对的面沿着滑动方向互相远离。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闭盖(S),其中每个所述支承部(10)的与所述滑动方向正交的厚度方向的尺寸在所述一对导轨(L1、L2)的相对方向的两个端部处最小,并且在相对方向的中央部处比在两个端部处大。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闭盖(S),其中每个所述抵接部(32、34)构造为抵接所述导轨(L1、L2)的面形成为弯曲形状而与所述导轨(L1、L2)点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井上株式会社,未经井上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06064.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过滤装置的隧道式烘炉
- 下一篇:一种不锈钢餐刀毛坯自动出料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