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牡丹胚性愈伤组织的培养方法及其培养基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01820.0 | 申请日: | 2012-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551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23 |
发明(设计)人: | 胡永红;殷丽青;周音;刘炤;高清华;张建军;孙翊;王新其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植物园;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H4/00 | 分类号: | A01H4/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开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114 | 代理人: | 费开逵 |
地址: | 200231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牡丹 胚性愈伤 组织 培养 方法 及其 培养基 | ||
1.一种用于诱导牡丹胚性愈伤组织的培养基,包含以下物质:
其中,mg/L表示每升培养基中含各成分的毫克数,培养基的pH=5.8-6.0。
2.一种牡丹胚性愈伤组织的培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采集授粉后80-115天的半成熟牡丹种子,筛选其中颗粒饱满的种子,用流水冲洗,再用70%(体积比)酒精消毒,然后用10-15%(体积比)的次氯酸钠溶液消毒,最后用无菌水冲洗;
2)在超净台上,用解剖刀切开消毒后的牡丹种子,剥取种胚;
3)将种胚接种到权利要求1所述的培养基中,进行暗培养;
4)暗培养25-35天后,得胚性愈伤组织;
5)将暗培养获得的胚性愈伤组织在新鲜的权利要求1所述的培养基上继代1-2次后,部分胚性愈伤组织逐渐产生胚状体;
6)将胚性愈伤组织和胚状体培养于去除PIC成分的权利要求1所述的培养基上,置于光照条件下培养,20-30天后胚性愈伤组织逐渐分化不定芽,胚状体萌发形成小植株;
7)将不定芽直接切割成单芽,转入生根培养基诱导生根,形成牡丹完整植株。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半成熟牡丹种子的形状大小如成熟牡丹种子,颜色为乳白色至淡褐色,种壳不硬。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暗培养温度为24-26℃。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6)光照条件下培养温度为24-26℃,光照强度为1500-2500勒克斯。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7)的生根培养基配方为:1/2MS+IBA 5mg/L+蔗糖15g/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植物园;上海市农业科学院,未经上海植物园;上海市农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01820.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