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生产L-异亮氨酸的工程菌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01460.4 | 申请日: | 2012-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048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25 |
发明(设计)人: | 翁雪清;黄钦耿;吴伟斌;施巧琴;赵燕玉;林宜云;陈炳生;吴松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麦丹生物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1/21 | 分类号: | C12N1/21;C12P13/06;C12R1/13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关畅 |
地址: | 365500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产 异亮氨酸 工程 及其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产L-异亮氨酸的工程菌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L-异亮氨酸(L-Ile)是人体八种必需氨基酸之一,又是三种支链氨基酸之一,因其特殊的结构和功能,在人类生命代谢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L-异亮氨酸对维持成人、婴儿、儿童的生长发育有重要作用,缺乏可导致骨骼肌萎缩和变形。
L-异亮氨酸广泛应用于医药和食品领域,如果人体缺乏L-异亮氨酸,将导致食欲不振、体质下降、贫血及其它功能障碍。在医学领域,L-异亮氨酸主要用于一般营养型复合氨基酸输液、要素膳,大量用于配制治疗型特种氨基酸输液(如肝安、肾安氨基酸输液,特别是以L-异亮氨酸为主要原料生产的高支链氨基酸输液、肝安糖浆、肝灵口服液),对治疗各种肝脏疾病具有显著疗效,其用量逐年增长。近年来L-异亮氨酸在运动食品行业也得到广泛关注,将L-异亮氨酸作为运动食品的添加剂,有助于增进肌肉的生长发育。
L-异亮氨酸的主要生产方法有提取法、化学合成法、发酵法。提取法和化学合成法由于原料来源受限制、生产成本高、污染环境,难以实现工业化生产。微生物发酵法生产L-异亮氨酸具有原料成本低、反应条件温和、容易实现大规模生产等优点,是目前生产L-异亮氨酸最主要的方法。直接发酵法借助微生物具有合成自身所需氨基酸的能力,通过菌株的选育,以解除代谢调节中的反馈抑制和阻遏,达到过量积累L-异亮氨酸的目的,也是微生物发酵法当中工业应用最为广泛的。国际上,L-异亮氨酸目前合计年产量约达900吨。鉴于生产的高难度,L-异亮氨酸一直是高价氨基酸。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生产L-异亮氨酸的工程菌及其应用。
本发明保护将重组质粒导入黄色短杆菌得到的重组菌;所述重组质粒为将ilvBN蛋白(乙酰羟酸合成酶)的编码基因和ilvAR蛋白(抗终产物异亮氨酸反馈抑制的苏氨酸脱水酶)的编码基因的表达盒插入出发载体的多克隆位点得到的重组质粒;所述黄色短杆菌的CICC编号为23655;所述ilvBN蛋白由多肽甲和多肽乙组成;所述多肽甲如序列表的序列1自N末端第1至562位氨基酸残基所示;所述多肽乙如序列表的序列1自N末端第563至659位氨基酸残基所示;所述ilvAR蛋白如序列表的序列3所示。
所述ilvBN蛋白的编码基因可如序列表的序列2自5’末端第1至1983位核苷酸所示;所述ilvAR蛋白的编码基因可如序列表的序列4自5’末端第191至1501位核苷酸所示。
所述ilvAR蛋白的编码基因的表达盒自上游至下游可依次包括T7启动子、所述ilvAR蛋白的编码基因和T7终止子。所述T7启动子可如序列表的序列4自5’末端第1至118位核苷酸所示。所述T7终止子可如序列表的序列4自5’末端第1581至1654位核苷酸所示。所述ilvAR蛋白的编码基因的表达盒具体可如序列表的序列4所示。
所述重组质粒中,自上游至下游可依次包括所述ilvBN蛋白的编码基因和所述ilvAR蛋白的编码基因的表达盒。
所述出发载体具体可为载体pXMJ19。
所述重组质粒具体可为将所述ilvBN蛋白的编码基因插入所述载体pXMJ19的Pst I和BamHI酶切位点之间,所述ilvAR蛋白的编码基因的表达盒插入所述载体pXMJ19的EcoRI酶切位点得到的重组质粒。
所述重组菌为具体可为黄色短杆菌(Brevibacterium flavum)MFBF-04。黄色短杆菌(Brevibacterium flavum)MFBF-04简称黄色短杆菌MFBF-04,已于2012年3月2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简称CCTCC;地址:中国武汉,武汉大学;邮编:430072),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12050。
以上任一所述重组菌均可用于生产L-异亮氨酸。
本发明还保护一种生产L-异亮氨酸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以上任一所述的重组菌进行发酵,得到L-异亮氨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麦丹生物集团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省麦丹生物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0146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通信市场策划和公告系统
- 下一篇:增强塑料泡沫杯及其制造方法和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