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编码读取装置以及计算机程序产品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01421.4 | 申请日: | 2012-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372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7 |
发明(设计)人: | 谷本政则;小川泰明;谷冈惠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6K7/10 | 分类号: | G06K7/10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许静;郭凤麟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编码 读取 装置 以及 计算机 程序 产品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编码读取装置以及计算机程序产品。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对一维条形码、二维编码等符号进行解码而获取信息的编码读取装置。在该编码读取装置中搭载了二维的成像设备,该二维的成像设备通过光学拍摄符号,使用拍摄得到的图像数据对符号进行解码,由此获取数据。
在使用编码读取装置来读取编码时,需要进行使在拍摄中使用的透镜光学系统的焦点位置与读取对象的符号一致的聚焦处理。该聚焦处理存在使用固定焦点透镜使从透镜至读取对象的距离发生变化的聚焦处理以及使用可变焦点透镜使透镜的焦点位置变化的聚焦处理。作为使用了固定焦点透镜的聚焦处理,例如在日本特开2001-184452号公报中示出一种技术,在该技术中,发光或者使蜂鸣音的产生形式发生变化来指示读取对象的条形码符号或条形码读取装置的移动方向,由此用户迅速地将条形码符号和条形码读取装置配置在适当的相对位置。
另一方面,在使用了可变焦点透镜的条形码读取装置中,通过自动聚焦来调整焦点位置。作为自动聚焦的方法之一存在以下激光聚焦法:以预定的角度对透镜的光轴照射由激光产生的观测光束(spotter beam),根据形成于编码面的观测光束的图像(亮点)的位置来测量到达读取对象的距离,进行透镜的聚焦调整(例如,日本特开平05-217013号公报)。另外,作为自动聚焦的其它方法存在以下方法:一边使焦点位置依次变化一边一个一个地拍摄读取对象的符号,根据各拍摄数据中的特征的值(例如,图像的对比度值)来搜索聚焦图像,由此确认焦点位置,进行透镜的聚焦调整(对比度聚焦法等)。与通过对比度聚焦法进行的聚焦处理相比,通过激光聚焦法进行的聚焦处理能够在短时间内执行,但是对比度聚焦法具有自动聚焦的精度更高的特征。
因此,存在一种安装有一起使用激光聚焦法和对比度聚焦法的自动聚焦功能的条形码读取装置。在这种条形码读取装置中,分别按照预定的时间反复进行聚焦处理和解码处理,直到通过某种自动聚焦法进行的解码成功为止。另外,在这种聚焦处理中,大致渐近地求出焦点位置。因此,在每次反复进行聚焦处理时,逐渐缩短预定的聚焦时间,由此减少不需要的聚焦时间使编码数据的读取速度高速化。
但是,如上所述,在激光聚焦法和对比度聚焦法中,聚焦处理所需要的时间存在差异。因此,在每次进行聚焦处理时一样地减少预定的聚焦时间,存在无法高效率地解码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能够高效率且可靠地将焦点对准读取对象的编码符号来读取编码符号。
本发明的编码读取装置具备:可变焦点透镜;聚焦驱动单元,其调节上述可变焦点透镜的焦点位置;拍摄单元,其获取基于上述可变焦点透镜的拍摄方向的图像数据;发光单元,其向上述拍摄方向射出激光束;以及控制单元,其对上述聚焦驱动单元、上述拍摄单元以及上述发光单元的动作进行控制,读取在取得的图像数据中包含的编码符号,上述控制单元具备:第一调整单元,其在第一执行时间内反复进行根据由于射出的上述激光束而在包含上述编码符号的面内形成的亮点在上述图像数据中的坐标,使上述焦点位置移动的聚焦设定,由此进行聚焦调整;第二调整单元,其在第二执行时间内使上述焦点位置变化,根据对于在该变化后的每个焦点位置获取到的上述图像数据分别计算出的对比度的大小,使上述焦点位置进行移动,由此进行聚焦调整;计数单元,其分别对上述第一调整单元进行的聚焦调整以及上述第二调整单元进行的聚焦调整的执行次数进行计数;以及时间设定单元,其以随着上述第一调整单元进行的聚焦调整的执行次数增加,上述第一执行时间缩短的方式,从预定的第一初始设定时间开始缩短设定该第一执行时间,以随着上述第二调整单元进行的聚焦调整的执行次数增加,上述第二执行时间缩短的方式,从预定的第二初始设定时间开始缩短设定该第二执行时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未经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0142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