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应用于直流充电系统的多方通讯控制系统及充电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00180.1 | 申请日: | 2012-04-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967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1 |
发明(设计)人: | 周显光;廖英超;林鸿熙;林志宏;陈圣桦;许孝友;方铭恩;许凯评;潘文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财团法人船舶暨海洋产业研发中心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H01M10/4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74 | 代理人: | 王晶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北市淡***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应用于 直流 充电 系统 多方 通讯 控制系统 方法 | ||
1.一种应用于直流充电系统的多方通讯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多方通讯控制装置,该多方通讯控制装置用以选择充电电压、充电电流、一压控充电模式及转换并交换控制器局域网络与RS-485通讯接口的使用语言以进行沟通;
一继电器,与多方通讯控制装置相连接,用以控制一蓄电池组充电的启动及停止;以及
一充电母座,与继电器及多方通讯控制装置相连接,用以链接一充电插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直流充电系统的多方通讯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方通讯控制装置含有一核心控制器及一通讯控制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于直流充电系统的多方通讯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核心控制器为工业计算机、单芯片或可程序编辑控制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直流充电系统的多方通讯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方通讯控制装置经由控制器局域网络与一直流快速充电站通讯、经由控制器局域网络或RS-485通讯接口与一电池管理系统互相通讯、以及透过RS-485通讯接口与一中央控制系统通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于直流充电系统的多方通讯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管理系统侦测蓄电池组的电压、电流、温度、剩余电量及一电池异常状态并传送至多方通讯控制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于直流充电系统的多方通讯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控制系统用以监视及记录蓄电池组的电压、电流、温度及剩余电量。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应用于直流充电系统的多方通讯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异常状态包括电压过高、电流过高、温度过高、漏电流及其组合。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于直流充电系统的多方通讯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管理系统每1秒会传送最新电池状态至多方通讯控制装置。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于直流充电系统的多方通讯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方通讯控制装置与直流快速充电站于充电流程开始时,每100微秒会交换目前充电状态资料。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直流充电系统的多方通讯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插头与直流快速充电站相连接。
11.一种应用于直流充电系统的多方通讯控制系统的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一多方通讯控制装置判断一船舶油门是否为停止行驶档位,若是则进行步骤b,若否则进行步骤a;
b、该多方通讯控制装置判断一直流快速充电站的一充电插头是否插上一充电母座,若是则进行步骤c,若否则进行步骤b;
c、一电池管理系统将一蓄电池组的电流、电压、温度及剩余电量传送至该多方通讯控制装置;
d、该多方通讯控制装置选择该蓄电池组的充电电压或充电电流及一压控充电模式;
e、该多方通讯控制装置将该蓄电池组所需的充电电压或充电电流转换至该直流快速充电站所使用的语言,并传送至该直流快速充电站;
f、该直流快速充电站判断是否按下启动按钮;
g、该多方通讯控制装置开启一继电器;
h、该多方通讯控制装置判断是否有异常情况;
i、该直流快速充电站判断一紧急停止按钮是否按下;
j、该多方通讯控制装置判断是否充电完毕;
k、该多方通讯控制装置关闭该继电器,结束充电流程。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应用于直流充电系统的多方通讯控制系统的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d所述压控充电模式为:当蓄电池组的至少一电池的电压低于4.1伏特时,使用定电流充电模式;当至少一电池的电压高于4.1伏特时,使用定电压充电模式。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应用于直流充电系统的多方通讯控制系统的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h所述异常情况包括一电池异常状态及一充电异常状态。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应用于直流充电系统的多方通讯控制系统的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电池异常状态包括电压过高、电流过高、温度过高、漏电流及其组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财团法人船舶暨海洋产业研发中心,未经财团法人船舶暨海洋产业研发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00180.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苯并异硒唑酮的抗癌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下一篇:土豆快速脱皮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