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自清洗功能的雨水径流污染处理设备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00176.5 | 申请日: | 2012-04-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146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1 |
发明(设计)人: | 左剑恶;白瑶;干里里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D21/02 | 分类号: | B01D21/02;B01D21/24;B01D21/34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5 | 代理人: | 贾玉健 |
地址: | 100084 北京市海淀区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清洗 功能 雨水 径流 污染 处理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雨水处理领域,涉及一种雨水初后期径流分离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具有自清洗功能的雨水径流污染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我国大中型城市多采用分流制排水系统,仅将污水收集入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而对经雨水管网汇集的雨水径流不做任何处理即排入自然水体。已有研究表明,雨水径流中携带大量污染物,其形成的面源污染促进了水体水质恶化。对径流不加处理即直接排放的做法已经不能适应越来越严格的水体污染治理要求。但若将所有径流都汇集入污水厂,其不稳定的水量输入对污水厂会造成巨大冲击,影响污水厂运行,同时也需要在建设期增加巨额费用来扩增雨水管网的输水能力。
在整个降雨过程中,一般从产生径流开始计算初始约10~20min的径流被认为是初期径流,其污染程度相对严重。初期径流中携带的SS(悬浮固体物)、COD(化学需氧量)、TN(总氮)、TP(总磷)等污染物均明显高于后期径流,接近甚至超过一般城市生活污水。而不同于生活污水,径流中的大多数污染物均以悬浮形态或颗粒物形态存在,如果能削减初期雨水中悬浮固体的量,即能削减雨水径流的大部分污染负荷。而后期径流的污染相对较轻,可通过简单物理化学方法处理后排放。如何能将雨水的初期径流与后期径流进行有效的分离,将初期径流尽可能浓缩后送至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即是雨水径流分质处理的关键。
现有针对径流处理的发明专利多为简单固液分离器,所沉积下的污泥/淤泥需要定期人工疏通,且不能对装置进行自动清洗。例如李广贺等2003年公开的“多功能复合型固-液旋流分离器”(公开号CN1410167)。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自清洗功能的雨水径流污染处理设备,能够在有效分离污染较重的初期径流和污染较轻的后期径流的同时,方便地清洗径流设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具有自清洗功能的雨水径流污染处理设备,池体4内设置有承接进水的储水翻斗3,储水翻斗3两端通过轴与池体4的两个相对内侧面活动连接,通过插销7与池体4固定连接,池体4的池底设置泥沙斗5,泥沙斗5中安装有潜污泵8,池体4内还设置有溢流堰斗6,溢流堰斗6的堰顶低于池体4上边沿。
为便于自动控制,本设备还包括PLC电控柜,在泥沙斗5中设置有浮子液位开关,其开关激发液位为潜污泵8进水口以上15cm的位置,所述PLC电控柜根据接收到的浮子液位开关传递的信号控制潜污泵8的开启与关闭,同时控制插销7的开合。
所述浮子液位开关为UQK-75型浮子液位开关。
所述储水翻斗3上有复位电机。
所述池体4的池底为坡度大于1%的斜坡,泥沙斗5位于坡底位置。
所述溢流堰斗6通过管道连接到后处理系统。
所述溢流堰斗6为薄壁堰或三角堰。
所述溢流堰斗6的堰顶低于池体4上边沿15~50c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截流、分流、固液分离以及自清洗等多重功能。长时降雨对SS、COD、TP等污染物的去除率能达到80%以上,短时降雨对SS、TP等污染物的去除率能达到70%以上。
本发明可有效分离污染较重的初期径流和污染较轻的后期径流,并使其流向各自的处理单元,最终削减由径流引起的面源污染,保护自然水体水质,并实现设备的自清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俯视图。
图2是本发明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PLC控制下的工作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2所示,本发明为一种具有自清洗功能的雨水径流污染处理设备,池体4由不锈钢无缝焊接而成,长3m,宽1.5m,池体4的池底为坡度大于1%的斜坡,池底距上沿最浅处1.3m,最深处2.0m,整个截流池实际有效容积为4.9m3,池体4内设置有承接进水的储水翻斗3,储水翻斗3两端通过轴与池体4的两个相对内侧面活动连接,通过插销7与池体4固定连接,池底的坡底位置设置泥沙斗5,泥沙斗5中安装有潜污泵8,池体4内还设置有溢流堰斗6,溢流堰斗6通过管道连接到后处理系统,溢流堰斗6的堰顶低于池体4上边沿15~50cm效果较佳。溢流堰斗6选用薄壁堰,也可以用三角堰代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0017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大型金属灯杆表面喷涂系统
- 下一篇:双效连续结晶生产味精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