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易捷超拼系列输入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97960.5 | 申请日: | 2012-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654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23 |
发明(设计)人: | 赵仁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楠 |
主分类号: | G06F3/023 | 分类号: | G06F3/02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6240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易捷超拼 系列 输入 方法 | ||
1.一种音形结合的计算机汉字输入编码系统,易捷超拼系列输入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汉语拼音音节的首、尾字母定为易捷超拼的声码、韵码,将汉字起笔、末笔所在的部件名声母定为易捷超拼的首形、尾形,使易捷超拼的编码要素无需特殊记忆,再按照字、词、语、句的不同情况制定编码规则,具体设置内容如下:
(1)编码要素:
1.声码:将汉语拼音音节的首字母设为易捷超拼声码,包括:A、B、C、D、E、F、G、H、J、K、L、M、N、0、P、Q、R、S、T、W、X、Y、Z,共23个,简称“声”;
2.韵码:将汉语拼音音节的尾字母设为易捷超拼韵码,用以表示汉语拼音的35个韵母。包括:A=a ia ua、O=o uo ao iao、E=e ie ue、I=i ai uai ei uei、U=u ou iou、V=U、N=an ian uan Uan en in uen Un、G=ang iang uang eng ingueng ong iong,简称“韵”;
3.首形:将包括汉字起笔的构字部件名声母设为易捷超拼首形,简称“首”,优先选用常用的小而完整的汉字或偏旁声母,不成则选用通用的五种笔画声母;
4.尾形:将包括汉字末笔的构字部件名声母设为易捷超拼尾形,简称“尾”,优先选用常用的最小的汉字或偏旁声母,不成则选用末笔画声母;
5.部声:将首形、尾形以外的部件名声母设为部声,第二部件名声母设为超拼二部,简称“二”, 第三部件名声母设为超拼三部,简称“三”;
上述首形、尾形、部声所用的常用偏旁取声和通用的五种笔画取声,包括:
犭=Q
阝阝==E
丿=P
氵忄彳礻饣=S
亻卩=D
攵=F
钅廴=J
口=K
冫刂=L
艹乂=C
宀疒=B
(2)编码规则:
利用上述代码的字、词、语、句编码,一律实行4键制,规则如下:
1.单字编码:
一码简字:声码或韵码、空格键或数码键,简称音空或音数;
二码简字:声码、韵码、空格键或数码键,简称声、韵、空或数;
三码简字:声码、韵码、首形、空格键,简称声、韵、首、空;
单字全码:声码、韵码、首形、尾形,简称声、韵、首、尾;
生字编码:代音键“I”,首形、二部、尾形,简称I、首、二、尾;
2.双字编码:
双字简码:一字声、二字声、空格键或数码键,简称声、声、空或数;
双字全码:一字声、二字声、二字韵、一字首形,简称声、声、韵、首;
3.三字编码:一字声、二字声、三字声、三字韵,简称声、声、声、韵;
4.四字以上编码:一字声、二字声、三字声、末字声,简称声、声、声、声;
5.特殊编码:
符号、空格、数字按读音声母取码;
字母词语取原字母;
单个符号编码首码取字母“O”,再取符号名一、二、三字声码;
汉字与符号混合词语取一、二、三、末字声;
两端有标点符号的词语取字母“O”和前三个编码;
诗词、短文取“V”和内容前三字声码;
6.一码代词:中国、省、市、县全称用首字声码代替;
以上的编码要素和编码规则构成《易捷超拼》编码法;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易捷超拼》编码法的基础上,专门输入单个生僻字符,取首形、二部、三部、尾形,制成生字编码,同时按通用的五种笔画取声,制成笔画编码,两种编码构成专门输入单个字符的《易捷超拼》辅码——《超拼笔画生字》;
3.如权利要求1、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提供《易捷超拼》和《超拼笔画生字》字形符号的G B K字符集,缺少许多实用生僻字、实用符号和国家规定的规范汉字;利用G B K的预留码位批量造出补充字符,制成GB K的扩展字库——《赵氏扩展字库》;专门补充G B K的规范字和符号不足的是规范版,专门入编音乐简谱符号的是简谱版,专门入编带标调拼音字母的是字母版;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用《易捷超拼》编码法,除入编普通词语外,分类增编各地方、各部门、各行业、各学科的专用词语,制成《易捷超拼》的各种专用或专业版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楠,未经苏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97960.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