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外加电场增敏火焰原子吸收检测限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97510.6 | 申请日: | 2012-04-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619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2 |
发明(设计)人: | 王丽;王琳;强亮生;李肖松;张宏媛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31 | 分类号: | G01N21/3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0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外加 电场 火焰 原子 吸收 检测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增敏火焰原子吸收检测限的方法。
背景技术
原子吸收金属阳离子检测方法,是一种成熟、稳定、检测精度高的分析检测方法,但是其检测精度、检测限受到火焰稳定性、待检测离子的特性等影响很难达到很高的检测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外加电场增敏火焰原子吸收检测限的方法,利用该方法可提高待检测离子在火焰区域的停留时间,提高火焰的稳定性及检测限的检测精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方法是:
本发明的外加电场增敏火焰原子吸收检测限的方法,所述的方法按下述步骤实现:
步骤一、外加电场的施加区域选择:选择全部的原子吸收的火焰燃烧区域作为外加电场的施加区域;
步骤二、正电极和负电极的布置:将正电极布置在所述的火焰燃烧区域的正上方,将负电极布置在所述的火焰燃烧区域的正下方;
步骤三、将待测样品与助燃气体形成的混合气流雾状喷射进入所述的火焰燃烧区域内燃烧,燃烧温度为2100-2400℃,高温使待测样品离子化,与此同时,对所述的正电极和负电极通电,通电电压为 2-5V,正电极和负电极所形成的电场为矩形电场,所述的火焰燃烧区域在外加电场的同步作用下,使得随气流喷入的待测离子停留悬浮在待检测区域内,被还原性气体还原为原子态,原子吸收阴极射线,形成原子吸收,测定其吸收强度与待测原子浓度成正比,完成样品测定。
步骤二中,正电极和负电极均为钛金属电极,钛金属电极的厚度为1mm。
步骤二中,正电极和负电极之间的间距为1.5-2.5mm。
本发明的效果是:本发明可提高待检测离子在火焰区域的停留时间,提高火焰的稳定性,提高检测限的检测精度10%。
附图说明
图1表示的是实现本发明的外加电场增敏火焰原子吸收检测限的方法的原理图。
图中,火焰燃烧区域1、负电极2、正电极3、混合气流4、阴极射线5。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如图1,外加电场增敏火焰原子吸收检测限的方法,所述的方法按下述步骤实现:
步骤一、外加电场的施加区域选择:选择全部的原子吸收的火焰燃烧区域1作为外加电场的施加区域;
步骤二、步骤二、正电极3和负电极2的布置:将正电极3布置在所述的火焰燃烧区域1的正上方,将负电极2布置在所述的火焰燃烧区域1的正下方;
步骤三、将待测样品与助燃气体(空气-乙炔)形成的混合气流4雾状喷射进入所述的火焰燃烧区域1内燃烧,燃烧温度为2100-2400℃,高温使待测样品离子化,与此同时,对所述的正电极3和负电极2通电(正电极3与电源的正极相连,负电极2与电源的负极相连),通电电压为 2-5V(可调),正电极3和负电极2所形成的电场为矩形电场,所述的火焰燃烧区域1在外加电场的同步作用下,使得随气流喷入的待测离子停留悬浮在待检测区域内,被还原性气体还原为原子态,原子吸收阴极射线5,形成原子吸收,测定其吸收强度与待测原子浓度成正比,完成样品测定。
由于电场的作用,使进入检测区域内的待测离子的停留时间增加,建立电场方向与火焰中金属离子的运动方向相反,通过控制调整电压控制电场的强弱,以控制在一定的载气速度下的离子在火焰中的停留时间,实现提高检测精度,增敏检测限,以铜离子为例可以提高原设备检测限10%。
具体实施方式二:结合图1,具体实施方式一所述的外加电场增敏火焰原子吸收检测限的方法,步骤二中,正电极2和负电极2均为钛金属电极(耐高温),钛金属电极耐高温,钛金属电极的厚度为1mm。电极材料耐高温,热稳定性好,不产生干扰离子。正电极3和负电极2之间的间距为1.5-2.5mm,根据火焰燃烧情况可以调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9751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手机与电脑的数据备份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基于IC卡的公务车精细化管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