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UV油墨制造局部光栅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95010.9 | 申请日: | 2012-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856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8 |
发明(设计)人: | 钱俊;蒋鹏飞;马立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大学 |
主分类号: | C09D11/10 | 分类号: | C09D11/10;B41C1/14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汪俊锋 |
地址: | 430072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uv 油墨 制造 局部 光栅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UV油墨,以及利用该种UV油墨制备造局部光栅的方法,属于立体印刷领域。
背景技术
立体相纸,立体印刷等等各项涉及光栅技术的发明和创造使光栅技术越来越走进人们视线,但原有光栅的不足之处也越来越明显,最突出的就是不能制造局部光栅,不能满足实际生产的需要,并且往往会导致更多的经济投入和资源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UV油墨,以及利用该种UV油墨制备造局部光栅的方法。
本发明利用丝网印刷的方式,在印制的产品上面印刷两层UV油墨来造成类似光栅的光学效果。该方法所用原料简单,使用方便。我们称之为UV浇注光栅。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首先提供的是一种UV油墨,其组成为:55~60%UV树脂、25~30%新戊二醇二丙烯酸酯、7~8%异辛酸铝、7~8%光敏剂,以上百分数为质量百分数。
所述的UV树脂可为丙烯酸树脂。
所述的光敏剂可为184光敏剂。
上述UV油墨的制备方法是:将异辛酸铝与新戊二醇二丙烯酸酯先调成浆,和UV树脂混匀后,于70-80℃保温45-60分钟,然后加入光敏剂,降温后获得透明膏状体即可。
利用上述UV油墨制造局部光栅的方法是:在彩色胶印3D印刷品上面通过多层丝网印刷叠加的方式,形成匹配的光栅线数,最少需要进行两次印刷,通过UV光固化反应分别固化后,得到局部光栅印刷品,即局部现浇光栅。
本发明所提供的UV油墨及制造局部UV光栅方法的突出特点和有益效果是:
1、UV油墨的主要原料来源丰富,价格低廉,使用方便。
2、该UV光栅是在印刷成品上面进行再加工,容易控制产品质量,成本低,同时可根据不同的参数进行调节和控制。
3、局部光栅制备工艺简单、易控制,通过普通的丝网印刷机和UV控制即可完成。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UV油墨,其组成为:55~60%UV树脂、25~30%新戊二醇二丙烯酸酯、7~8%异辛酸铝、7~8%光敏剂,以上百分数为质量百分数。
下面通过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发明的UV油墨,以及利用该种UV油墨制备造局部光栅的方法,仅在于说明本发明而决不限制本发明。
实施例1:UV油墨材料组成为:60%纯丙烯酸树脂(UB101纯丙烯酸树脂)、25%新戊二醇二丙烯酸酯、7%异辛酸铝、8%光敏剂(184),以上百分数为质量百分数。
UV油墨的制备过程:
1、检查所有电路、仪表、泵、反应瓶,准备好消泡剂。
2、将UV树脂投入到反应釜并开动搅拌在60转/分钟。
3、将异辛酸铝与新戊二醇二丙烯酸酯先调成浆,在搅拌下慢慢投入反应釜中。
4、开启电路升温至70℃,停止加温后温度会自然上升(自然升温至80℃以下)在此温度下保温45分钟(此时谨防溢锅)。
5、在此保温至合格后加入184光敏剂。
6、保温透明成胶(无颗粒),可堆积为合格。
如有泡产生时可滴加消泡剂,试验全过程中避免强光直射。
检验UV光栅油墨达到以下主要技术指标为:
1、色泽:≤12号(铁钴液)
2、酸值:≤5
3、外观:透明。无颗粒,有触变性。
利用制备的UV油墨制造局部光栅:将制得成的UV光栅如同现浇在成型印刷品上,通过丝网印刷的方式进行所需光栅底基印刷并通过UV干燥固化;然后再进行光栅半圆柱丝印,两次印刷后形成光栅效果犹如在印刷品上进行光栅板的现浇,获得需要线数的光栅。
实施例2:
UV油墨的材料组成为:55%纯丙烯酸树脂(UB101纯丙烯酸树脂)、30%新戊二醇二丙烯酸酯、8%异辛酸铝、7%光敏剂(184),以上百分数为质量百分数。
UV油墨的制备流程:
1、检查所有电路、仪表、泵、反应瓶,准备好消泡剂。
2、将UV树脂投入到反应瓶并开动搅拌。
3、将异辛酸铝与新戊二醇二丙烯酸酯先调成浆,在搅拌下慢慢投入反应釜中。
4、开启电路升温至70℃(使其自然是升温至80℃)并在此温度下保温60分钟(此时谨防溢锅)。
5、在此保温至合格后加入184光敏剂。
6、保温透明成胶(无颗粒),可堆积为合格。
如有泡产生时可滴加消泡剂,试验全过程中避免强光直射。
检验UV光栅油墨的主要技术指标为:
1、色泽:≤12号(铁钴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大学,未经武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9501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