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锰过氧化物酶固态发酵基质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90135.2 | 申请日: | 2012-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344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15 |
发明(设计)人: | 荚荣;姚俊桃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9/08 | 分类号: | C12N9/08;C12R1/645 |
代理公司: | 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12 | 代理人: | 方峥 |
地址: | 230601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过氧化物 固态 发酵 基质 及其 制备 使用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固态发酵基质领域,确切地说是一种锰过氧化物酶固态发酵基质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锰过氧化物酶(Manganese-depended peroxidase EC 1. 11. 1. 13)是由白腐真菌分泌的主要胞外酶之一,其能催化Mn2+成为Mn3+,而Mn3+能氧化大量的酚类化合物、胺类和染料等,在纸浆的漂白、有机污染物降解、染料脱色、褐煤的生物降解、处理农作物废弃物、催化聚合反应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备受人们的重视。
目前,锰过氧化物酶的研究大多利用合成培养基进行液态发酵,需添加昂贵的诱导物藜芦醇、吐温80等及有机酸草酸等,并且发酵周期长、成本高、酶活低,发酵废弃液对环境也造成污染。而相比与液态发酵,固态发酵产量更高、操作更简单、成本也更低.。
近年来,应用固态发酵产锰过氧化物酶的报道越来越多的,主要是选用农作物废弃物作为固态基质,然后加入水、各种诱导剂、金属离子及有机酸等物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酶活,但成本较高,对环境依然会造成污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以筛选出的裂褶菌F17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固态发酵产锰过氧化物酶MnP,对发酵条件和基质进行优化,以获得提高MnP的酶活力高的固态发酵基质,提供一种主要由农作物废物、营养液组成,不添加任何诱导剂、有机酸等物质的锰过氧化物酶固态发酵基质及其使用方法。
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方案实现:
一种锰过氧化物酶固态发酵基质,其特征在于:其是由每70-100ml浓度为30-40%的营养液与15-25g作为固态基质的农作物废弃物配制而成。
所述的一种锰过氧化物酶固态发酵基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营养液为西红柿汁、土豆汁、胡萝卜汁、桔子皮汁中的一种,所述的农作物废弃物为松木屑、稻草、稻壳或树叶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的一种锰过氧化物酶固态发酵基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营养液为胡萝卜汁,所述的农作物废弃物为稻草、稻壳、树叶按照1.8-2.2:0.8-1.3:0.8-1.0的重量比混合制成。
所述的一种锰过氧化物酶固态发酵基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农作物废弃物为稻草、稻壳、树叶按照2:1.1:0.9的重量比混合制成。
所述的锰过氧化物酶固态发酵基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称取胡萝卜、土豆、西红柿或者桔子皮300-400g,匀浆打碎,加热煮18-22分钟,用6-9层的纱布过滤,最后定容至1L即得营养液;
(2)、按重量比称取农作物废弃物混匀作为固态基质,其中稻草、树叶需剪成2-3cm,稻壳、松木屑可直接称取 ,再在其中按比例加入营养液,配好之后,放入灭菌锅内,115-123℃灭菌18-22min,得锰过氧化物酶固态发酵基质。
所述的一种锰过氧化物酶固态发酵基质,其特征在于:制备方法为:所述的锰过氧化物酶固态发酵基质的含水率为4.0ml/g左右。
所述的锰过氧化物酶固态发酵基质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菌种活化:在斜面培养基中接种裂褶菌F17,在生化培养箱中培养4-6天,恒温24-26℃,斜面长满菌丝后,利用无菌水清洗菌丝,19000-2100r/min下匀浆2-4次,获得菌悬液,将菌悬液接种于液体培养基中,再在24-26℃恒温培养中恒温培养四天,然后将液体培养基19000-2100r/min下匀浆2-4次,得液体菌种备用;
(2)、接种:将配好的锰过氧化物酶固态发酵基质放入无菌室,打开紫外灯紫外线照28-32min后关掉紫外灯,放入无菌室进行接种,将步骤(1)所得液体菌种接种于锰过氧化物酶固态发酵基质内,在恒温培养箱24-26℃培养2-4天即可开始测酶活。
所述的一种锰过氧化物酶固态发酵基质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每1g干锰过氧化物酶固态发酵基质接种液体菌种3.0ml左右,
所述的一种锰过氧化物酶固态发酵基质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斜面培养基为PDA培养基,每1 L的PDA培养基是由土豆200 g左右、葡萄糖20 g左右、琼脂20 g左右制得;每1 L的液体培养基是由土豆200 g左右,葡萄糖20 g左右,KH2 PO4 3 g左右, MgSO4·7H2O 1.5 g左右,VB1 0.01 g左右制得。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大学,未经安徽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9013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