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光二极管电路,驱动发光二极管电路的方法及显示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89492.7 | 申请日: | 2012-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653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2 |
发明(设计)人: | 施立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37/02 | 分类号: | H05B37/02;G09G3/32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梁挥;王颖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竹科***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光二极管 电路 驱动 方法 显示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发光二极管电路,尤指一种应用在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的发光二极管电路。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简称LCD)及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显示器是目前最为普遍的显示器类型,其因具有外型轻薄、耗电量少以及无辐射污染等特性,已逐渐取代传统桌上型电脑的CRT监视器,且被广泛地应用在笔记型电脑(notebook)、个人数字助理(PDA)等携带式资讯产品。
不同的是,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简称OLED)显示器因具有自发光性、广视角、高对比、低操作电压、动态反应时间短、色彩鲜艳、制作过程简单面板体积小以及面板厚度薄等优点而有逐渐取代LCD的趋势。OLED外加一偏压,使内部的电子空穴分别经过空穴传输层(Hole Transport Layer)与电子传输层(Electron Transport Layer)后,加入一具有发光特性的有机物质,在其内再结合时,形成一″激发光子″(exciton)后,再将能量释放出来而回到基态(ground state),而这些被释放出来的能量中,由于所选择的发光材料的不同,可使部份能量以不同颜色的光的形式释放出来,而形成发光现象。然而,相较于LCD显示器及LED显示器,现阶段的OLED显示器的使用寿命仍然相对短暂。
请参考图1,图1为公知的发光二极管电路100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发光二极管电路100包含第一晶体管M1、第二晶体管M2、储存电容Cst及发光二极管D1,第一晶体管M1的第一端电性耦接至数据线DATA,及控制端电性耦接至扫描线SCAN。第二晶体管M2的第一端电性耦接至第一电源VDD,及控制端电性耦接至第一晶体管M1的第二端。储存电容Cst第一端耦接至第一电源VDD,第二端耦接至第一晶体管M1的第二端。发光二极管D1的阳极电性耦接至第二晶体管M2的第二端,及阴极电性耦接至第二电源VSS。第一电源VDD 的电位是高电位,且第二电源VSS的电位是低电位。当第一晶体管M1被扫描线SCAN导通后,会自数据线DATA接收信号并将电压存入储存电容Cst,尔后在发光周期根据接收到的信号控制第二晶体管M2,使发光二极管D1开始工作。然而,在此设置下,发光二极管D1的阳极的电位将逐渐偏高,使自第一电源VDD流过发光二极管D1的电流ID下降,进而使影像残留(image retention)的情况更趋严重,若发光二极管D1以自发光二极管取代,则采用此种设计的自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的使用寿命更将大幅缩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关于一种发光二极管电路,该发光二极管电路包含第一晶体管、第二晶体管、第三晶体管、第四晶体管、储存电容、第五晶体管、第六晶体管及发光二极管。该第一晶体管具有一用以接收第一控制信号的控制端,用以电性耦接于第一电源的第一端,以及一第二端。该第二晶体管具有用以接收第二控制信号的控制端,电性耦接于该第一晶体管的第二端的第一端,以及一第二端。该第三晶体管具有电性耦接于该第二晶体管的第二端的控制端,电性耦接于该第一晶体管的第二端的第一端,以及一第二端。该第四晶体管具有用以接收数据信号的第一端,用以接收第三控制信号的控制端,及电性耦接于该第三晶体管的第二端的第二端。该储存电容具有电性耦接于该第二晶体管的第二端的第一端,以及一第二端。该第五晶体管具有电性耦接于该储存电容的第二端的第一端,用以接收第四控制信号的控制端,及用以电性耦接于参考电压源的第二端。该第六晶体管具有电性耦接于该第四晶体管的第二端的第一端,用以接收第五控制信号的控制端,及电性耦接于该储存电容的第二端的第二端。该发光二极管具有电性耦接于该第六晶体管的第二端的第一端,及用以电性耦接于第二电源的第二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8949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床上笔记本电脑桌
- 下一篇:一种基于虚拟现实的汽车起重机吊装仿真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