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从烃原料中去除含硫化合物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210088968.5 | 申请日: | 2004-09-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431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22 |
发明(设计)人: | 贝纳德·亨德里克·里辛克;尼科·范盖斯特伦 | 申请(专利权)人: | 英格哈得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15/04 | 分类号: | C07C15/04;C07C7/12;B01J20/06;B01J20/10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郭国清;樊卫民 |
地址: | 美国***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原料 去除 硫化 方法 | ||
1.一种从烃原料中去除污染含硫化合物,更特别噻吩硫化合物的方法,所述的方法包括在氢存在下使所述原料与硫化镍吸附剂接触,吸附剂对于1,2,3,4-四氢化萘在150℃下的加氢活性速率常数小于0.011/s.g催化剂,其中在所述的吸附剂中,部分镍以金属形式存在。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基于原子至少10%的镍为金属形式。
3.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的方法,其中所述镍表面的原子S与Ni的比例至少为0.5。
4.根据权利要求1-3的方法,其中所述的镍吸附剂通过用硫或者硫化合物处理金属镍吸附剂,所述的吸附剂任选负载在载体上或者包含结构助催化剂,或者通过共沉淀镍吸附剂前体和硫化合物从而得到所述的镍吸附剂。
5.根据权利要求4的方法,其中所述处理包括通过共沉淀S、多硫化物或者S化合物和镍吸附剂前体,或者用S、多硫化物或者S化合物的含硫化合物浸渍所述镍吸附剂,从而在所述镍吸附剂上沉淀S、多硫化物或者S化合物。
6.根据权利要求5的方法,其中所述的S化合物选自二苯并噻吩、2-甲基噻吩、苯并噻吩或二甲基噻吩。
7.根据权利要求1-6的方法,其中所述氢分压为0.1-200巴,优选为10-75巴,更特别为30-50巴。
8.根据权利要求1-7的方法,其中所述烃原料选自苯和烃类树脂。
9.根据权利要求1-8的方法,其中所述镍吸附剂包括存在于载体材料上的镍。
10.根据权利要求1-9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在固定床或者浆料相中进行。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任一项的方法,其中所述镍吸附剂还包含在从烃原料中去除污染含硫化合物方法中应用的条件下形成稳定硫化物的金属氧化物。
12.根据权利要求1-10的方法,其中所述的烃原料随后用从烃原料中去除污染含硫化合物过程中形成稳定硫化物的金属氧化物进行处理。
13.根据权利要求1-12的方法,其中温度为50-300℃,优选100-200℃。
14.一种制备适合用于权利要求1-13方法的镍吸附剂的方法,其中含氧化镍的钝化镍吸附材料,任选负载在载体上或者在结构助催化剂存在下,在温度100-200℃下用氢还原,随后用硫或者含硫化合物处理还原材料的表面,优选在惰性溶剂中,得到镍吸附剂,所述的吸附剂在150℃的1,2,3,4-四氢化萘加氢活性的速率常数小于0.01 1/s.g催化剂,其中所述的吸附剂中部分镍以金属形式存在。
15.一种制备适合用于权利要求1-13方法的镍吸附剂的方法,其中含氧化镍的焙烧镍吸附材料,任选负载在载体上或者在结构助催化剂存在下,在温度100-500℃下用氢还原,随后用硫或者含硫化合物处理还原材料的表面,优选在惰性溶剂中,得到镍吸附剂,所述的吸附剂在150℃的1,2,3,4-四氢化萘加氢活性的速率常数小于0.01 1/s.g催化剂,其中所述的吸附剂中部分镍以金属形式存在。
16.根据权利要求14或者15的方法,其中所述的硫化合物选自二苯并噻吩、2-甲基噻吩、苯并噻吩或者二甲基噻吩。
17.一种制备适合用于权利要求1-13方法的镍吸附剂的方法,所述的方法包括通过从含镍,任选溶解的或者固体载体或者结构助催化剂前体材料和硫化合物的溶液中共沉淀吸附剂前体,焙烧和/或钝化所述沉淀物,随后用氢在温度100-500℃下对其还原得到镍吸附剂,从而制备含硫镍吸附剂,所述的吸附剂在150℃的1,2,3,4-四氢化萘加氢活性的速率常数小于0.01 1/s.g催化剂,其中所述的吸附剂中部分镍以金属形式存在。
18.根据权利要求14-17的方法,其中基于原子至少10%的镍为金属形式。
19.根据权利要求14-18的方法,其中所述吸附剂镍表面的原子S与Ni的比例至少为0.5。
20.根据权利要求17-19的方法,其中所述的硫化合物选自水溶性的硫化物盐,优选硫化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英格哈得公司,未经英格哈得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88968.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