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降解环保塑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88687.X | 申请日: | 2012-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042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25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塑料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23/12 | 分类号: | C08L23/12;C08L23/08;C08L3/02;C08K13/02;C08K3/26;B29C45/78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越秀区哲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8 | 代理人: | 汤喜友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降解 环保 塑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塑料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降解环保塑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塑料为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是利用单体原料以合成或缩合反应聚合而成的材料,由合成树脂及填料、增塑剂、稳定剂、润滑剂、色料等添加剂组成的。大多数塑料具有质轻、化学性稳定、不会锈蚀、耐冲击性好、绝缘性好等优点,因此,塑料广泛应用于文具制品、餐饮用品、包装用品等领域。由于塑料主要原料是PVC、PS、PP、PE、PET等高分子聚烯烃树脂,其制品难以降解或降解周期长,废旧产品难以回收循环利用,浪费资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可降解环保塑料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可降解环保塑料,其特征在于按重量百分比计由以下组分组成:
优选地,上述各组分的重量百分比为:
优选地,上述淀粉基复合物为玉米淀粉或木薯淀粉或两者的混合。
优选地,上述偶联剂为异丙基三异十八酰钛酸酯或异丙基三(十二烷基苯磺酰基)钛酸酯或两者的混合。
一种可降解环保塑料,其特征在于按重量百分比计由以下组分组成:
其中,回收塑料按重量百分比计由以下组分组成:
优选地,上述各组分的重量百分比为:
其中,回收塑料按重量百分比计由以下组分组成:
优选地,上述淀粉基复合物为玉米淀粉或木薯淀粉或两者的混合。
优选地,上述偶联剂为异丙基三异十八酰钛酸酯或异丙基三(十二烷基苯磺酰基)钛酸酯或两者的混合。
一种可降解环保塑料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1)将各组分按配方量投入混炼机中充分混合;
2)混合后的物料投入注塑机中注塑。
优选地,注塑时,采用螺杆式注塑机,螺杆的第一段的加热温度为155~175℃,螺杆的第二段的加热温度为175~195℃,螺杆的第三段的加热温度为200~220℃,模头的加热温度为210~23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用淀粉取代现有技术的石油,能够节省资源,提高环保性能;
2、易于降解,产品与现有普通塑料相比,自然降解周期缩短;
3、产品可重新回收利用,回收的废旧塑料经粉粹后可与新的原料制成新的可降解环保塑料,既环保又降低成本。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子对本发明一种可降解环保塑料及其制备方法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环保可降解塑料,其由按重量百分比计的以下组分组成:
具体的配比例子如下:
其中,淀粉优选为玉米淀粉或木薯淀粉或两者的混合。偶联剂优选为异丙基三异十八酰钛酸酯或异丙基三(十二烷基苯磺酰基)钛酸酯或两者的混合。
制备备方法:将配方中的各组分投入混炼机中充分混合,然后投入螺杆式注塑机中,注塑时,螺杆的第一段的加热温度为155~175℃,螺杆的第二段的加热温度为175~195℃,螺杆的第三段的加热温度为200~220℃,模头的加热温度为210~230℃。
一种环保可降解塑料,其由按重量百分比计的以下组分组成:
具体的配比例子如下:
其中,实施例4~6中的回收塑料分别回收自实施例1~3的环保可降解塑料,淀粉优选为玉米淀粉或木薯淀粉或两者的混合,偶联剂优选为异丙基三异十八酰钛酸酯或异丙基三(十二烷基苯磺酰基)钛酸酯或两者的混合。
制备备方法:先除去回收到的回收塑料中的杂质,然后将回收塑料打碎,再将配方中的各组分投入混炼机中充分混合,然后投入螺杆式注塑机中,注塑时,螺杆的第一段的加热温度为155~175℃,螺杆的第二段的加热温度为175~195℃,螺杆的第三段的加热温度为200~220℃,模头的加热温度为210~230℃。
本发明的环保可降解塑料与现有普通塑料的自然降解的对比情况:
表一:本发明产品自然降解的情况:
表二:现有塑料自然降解的情况:
其中,现有塑料是采用PE、硅烷偶联剂、碳酸钙、滑石粉、石油注塑而成的,本发明产品选取实施例1的产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塑料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塑料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8868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