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快速接线的连接器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87556.X | 申请日: | 2012-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679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23 |
发明(设计)人: | 邱金和 | 申请(专利权)人: | 邱金和 |
主分类号: | H01R4/22 | 分类号: | H01R4/22;H01R11/09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智英财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01 | 代理人: | 潘光兴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快速 接线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为提供一种能快速接线的连接器,尤指一种能快速连接线路、保护线路连接处不受潮并可确保线路通电品质的快速接线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各种电器、电子、3C产品孕育而生,而不论是何种电子、电器产品,其在传导电源或电子信号的功能需求下,都需利用铜线的电线或信号线来达成,而功能越多则所需接设的电线越多,电子电路结构设计也越复杂。因此为了方便电子产品的接设或电源的转接,便有一种包含电路的控制盒,或接线盒等电子产品产生。
而由先前技术可知,一般将两条电线对接时,先将两条电线想要连接的一端的绝缘包覆层以尖嘴钳截去一段,并使线芯裸露,再将裸露的线芯相互缠绕,再借助绝缘胶带将线芯缠绕处紧密包裹,借此以连通电线电路。然而现有的电线连接方式极为麻烦费事,且线芯缠绕处以绝缘胶带包裹,时间一久,胶带的胶粘性退化无法确保粘合,因此容易使人误触电线而触电,而且又极易由接合处渗入灰尘、杂物,进而造成接触不良、短路,影响电路通电品质。为此便需要有一种电线转接器的产品可解决上述问题。
因此,要如何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与缺失,即为本发明的创作人与从事此行业的相关厂商所急欲研究改善的方向所在。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创作人有鉴于上述缺失,于是搜集相关资料,经由多方评估及考量,并以从事于此行业累积的多年经验,经由不断试作及修改,设计出这种能快速连接线路、保护线路连接处不受潮并可确保线路通电品质的快速接线的连接器。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利用绝缘管体内的固定胶体及固定胶层结构让线路快速导接、简便结合、固定,来达到实用目的。
为达上述的目的,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快速接线的连接器,该连接器与至少一个接线组配合动作,该连接器包括:至少一个绝缘管体;及至少一个位于该绝缘管体内的固定胶体,且该固定胶体包覆有至少一个供固定该接线组的固定胶层。
如上所述的快速接线的连接器,其中,该绝缘管体一端设置有一个与该固定胶层连接相通的定位部。
如上所述的快速接线的连接器,其中,该绝缘管体另一端设置有一个挡止部。
如上所述的快速接线的连接器,其中,该绝缘管体上设置有至少一个供使用者夹持固定该接线组的夹持部。
为达上述的目的,本发明公开了另一种快速接线的连接器,该连接器与至少一个接线组配合动作,其特征在于,该连接器包括:至少一个绝缘管体;至少一个包含于该绝缘管体内的导电部;及至少一个固定胶体,位于该绝缘管体内、并包覆该导电部,且该固定胶体内设置有至少一个供固定该接线组的固定胶层。
如上所述的快速接线的连接器,其中,该绝缘管体两端设置有一个与该固定胶层连接相通的定位部。
如上所述的快速接线的连接器,其中,该绝缘管体上设置有至少一个供使用者夹持固定的夹持部。
本发明借助上述的结构组成,操作者得以将露出线芯的接线组,插入绝缘管体内刺破固定胶体,同时利用包覆在固定胶体内的固定胶层来固定接线组,以保护线路连接处不受潮及绝缘的目的外。再者,本发明也能在绝缘管体内设置导电部,借此让接线组相互导接,更能避免污物渗入且可确保线路通电品质,达到实用进步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实施示意图一。
图3A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实施示意图二。
图4为本发明再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5为本发明再一较佳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再一较佳实施例的实施示意图一。
图6A为本发明再一较佳实施例的实施示意图二。
其中: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连接器 10、10a绝缘管体 11、11a定位部
12挡止部 13、13a夹持部 14、14a固定胶体
141、141a固定胶层 15a导电部 2、2a接线组。
具体实施方式
为达成上述目的及功效,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构造,故此绘图就本发明较佳实施例详加说明其特征与功能如下,以便完全了解。
请参阅图1~图3所示,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实施示意图一,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发明快速接线的连接器,该连接器1与至少一接线组2配合动作,其中该连接器1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邱金和,未经邱金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8755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