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采用微油点火的燃煤机组无旁路湿法脱硫系统的调试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86413.7 | 申请日: | 2012-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202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1 |
发明(设计)人: | 陈彪;金东春;陆建伟;李辉;乐园园;周晓云;毛文利;曹志勇;李志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省电力试验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F22B35/00 | 分类号: | F22B35/00;B01D53/50;B01D53/80 |
代理公司: | 浙江翔隆专利事务所 33206 | 代理人: | 张建青 |
地址: | 310014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采用 点火 燃煤 机组 旁路 湿法 脱硫 系统 调试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脱硫烟气净化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采用微油点火方式的大型燃煤机组无旁路湿法脱硫系统的调试方法,尤其是无旁路湿法脱硫系统热态调试启动方法。
背景技术
在国家环保政策的推动下,烟气湿法脱硫系统在我国火电机组上得到了大量的应用。在传统的有旁路脱硫技术中,当机组在启停及事故检修状态下,烟气可以经过旁路烟道排入烟囱,即可以避免主体发电机组在启动阶段的粉尘及未燃尽油粒进入脱硫系统,又可以在脱硫系统故障检修时不停机运行。传统有旁路系统在运行中的主要问题是部分脱硫设施难以高效稳定运行,已建成的烟气脱硫设施投运率不高,为严格保证火力发电厂烟气污染物达标排放,切实加强对火电企业脱硫设施运行过程的监管,提高脱硫设施的投运率,国家环保部于2010年6月17日在《关于火电企业脱硫设施旁路烟道挡板实施铅封的通知》中明确要求“所有新建燃煤机组不得设置脱硫旁路烟道”。这意味着脱硫系统的故障停运就必须停运行主体发电机组,这对脱硫系统的可靠性提出更高要求。
取消了烟气旁路是无旁路脱硫技术标志性的特征。无烟气旁路的脱硫系统中,从锅炉尾部烟道通来的原烟气经增压风机升压后直接进入脱硫系统,这种设置从结构上保证了锅炉产生的烟气能完全脱硫,但这种无旁路脱硫方式与有旁路系统的调试方法相比有较大的不同,调试步序与方法处理不当会给热态调试后系统的运行带来一系列的新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浆液循环泵启动时吸收塔向增压风机及电除尘侧返潮;锅炉启动煤油混烧阶段,大量的未燃尽粉尘及油粒进入脱硫系统污染吸收剂及衬胶设备,油污的溶胀作用会加速吸收塔相关设备衬胶的老化、分解,甚至脱落。脱落的残片通常导致循泵入口滤网堵塞;未燃尽的油性物质和小碳粒这些有机物导致吸收塔气泡溢流;油污及大量粉尘进入吸收塔后导致浆液活性变差,使脱硫效率下降的同时还使石膏难以脱水。
目前,针对无旁路脱硫系统的热态调试并没有一个统一成型的调试方法,对无旁路系统的调试还处于摸索阶段。现有的调试方法中解决以上一系列问题的做法为:(1)浆液循泵提前启动,并缩短其与引风机的启停时间间隔,避免湿气过多进入烟道侧电除尘室内;(2)电除尘器各电场于锅炉点火前即投运;(3)在锅炉点火期间,采用连续置换吸收塔浆液的办法,以维持吸收塔浆液适当的pH值。这种调试方法的缺陷在于:电除尘电场投运过早,导致极板结露和低温腐蚀,使闪络电压降低;另外启动阶段锅炉未燃尽的煤粉及油污过早被电除尘收集,油粒污染电除尘极板,不但影响除尘效率,而且会导致灰斗搭桥、未燃尽煤粉及油污在除尘器内二次燃烧,导致极板变形,严重影响除尘器的安全运行;连续的浆液置换,即大量浪费了水资源,也使得脱硫废水系统的处理压力增大,来不及处理时将造成二次污染。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调试方法存在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安全且稳定可靠的无旁路湿法脱硫系统的调试方法。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采用微油点火的燃煤机组无旁路湿法脱硫系统的调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无旁路湿法脱硫系统的调试分为冷态调试及热态调试两个阶段,所述的冷态调试涉及的分系统包括脱硫工艺水系统、石灰石浆液制备系统、石膏脱水系统、脱硫废水处理系统、带增压风机的烟风系统和吸收塔系统,脱硫工艺水系统和脱硫废水处理系统需要在热态调试启动前调试完毕,脱硫废水处理系统用于接纳和处理脱硫系统产生的废水,其余分系统的调试与有旁路湿法脱硫系统相应分系统的调试方法相同,所述热态调试的启动操作步骤如下:
1)在锅炉炉膛点火前10-14小时,启动锅炉电除尘器的灰斗加热、绝缘支柱套管加热及放电极绝缘室加热装置;
2)启动脱硫工艺水系统中的工艺水泵和除雾器冲洗水泵,确认工艺水系统中的工艺水箱补水电动门投用正常,工艺水箱液位正常,工艺水泵正常运行且出口压力大于600kPa;
3)投运石灰石浆液制备系统,浆液密度设定值为1100-1300kg/m3,确认浆液箱液位正常,确认密度仪工作正常;
4)确认吸收塔系统中的吸收塔液位正常后,启动吸收塔搅拌器,启动氧化风机;
5)开启吸收塔系统中的一台石膏排出泵,进行清水内部循环,同时检查密度仪和pH计准确性情况,清水密度值1000±5kg/m3,清水pH值在7±0.5;
6)等待锅炉烟风系统检查完毕,锅炉烟风系统送/引风机启动后,进行第一遍除雾器冲洗;
7)等待锅炉启动人工命令,确认后执行下一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省电力试验研究院,未经浙江省电力试验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8641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