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人工气道套囊压力无线动态监测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85294.3 | 申请日: | 2012-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145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1 |
发明(设计)人: | 单荣芳;李峰;王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单荣芳;李峰;王健 |
主分类号: | A61M16/04 | 分类号: | A61M16/04;A61M25/10;G08C17/02 |
代理公司: | 南通市永通专利事务所 32100 | 代理人: | 葛雷 |
地址: | 226001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人工 气道套囊 压力 无线 动态 监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人工气道套囊压力无线动态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人工气道是在生理气道与其他气源之间建立的连接,是ICU危重病患者常见的抢救措施之一,目的是保持患者气道通畅,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及进行机械通气。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常为经口气管插管或气管造口放置套管。在气管插管或是气管套管的前端外壁设有气囊,充气后膨胀可起到密闭气道,防止漏气及避免口咽分泌物误吸的作用。
随着建立人工气道所应用的气管导管的组织相容性的不断提高,低压高容型气管导管无须定时充放气。因为间断放气并不能减轻气管黏膜的损伤及咽喉部的并发症,而频繁的充放气可增加误吸和漏气的可能。对于机械通气条件较高的危重病患者,气囊放气将导致肺泡通气不足,危重病人往往不能耐受。而气管环和气管黏膜毛细血管正常平均动脉压为32 mmHg,长时间过高的套囊压力将造成气道损伤是客观存在的;因气道不封闭所带来的比如胃内容物返流致肺损伤以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对患者的危害更大。因此采用准确的套囊压力测量方法来保持最小气囊容积和压力对于危重病人气道管理是非常有意义的。
在临床工作中发现,调整好的人工气道套囊压力常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变化。按照指南建议的每日3次监测套囊压力,静置的套囊压力能基本维持在预期的范围,但临床显示并不能将压力维持在指南建议的25~30cmH2O。套囊内压除注气量、导管类型外,还与病人的体位、气管粗细、肌肉松驰程度及外界作用力、气道压力有关,如果临床工作中套囊压力不能连续监测极有可能不能及时发现套囊压力的变化而造成安全隐患;同时不同观察者之间存在差异,为此我们设计了套囊压力无线动态监测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通过一种结构合理,工作性能好的人工气道套囊压力无线动态监测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人工气道套囊压力无线动态监测装置,其特征是:包括设置在套囊部位的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将压力信息传输给模/数转换器,模/数转换器与微处理器连接,微处理器与床边节点无线通信模块连接,床边节点无线通信模块通过无线网络路由器与网络协调器通信,网络协调器与护士站电脑连接;床边节点无线通信模块负责协调网络路由器的无线通信,将气道压力信息床边号信息数据发送到护士站监测电脑;网络协调器集成了网关和协调器的双重功能。一方面通过网络路由器与床边节点通信,另一方面与护士站的电脑联接,执行电脑的命令并做出相应的响应。
床边节点无线通信模块的天线采用单极子谐振天线,长度为电子波长的四分之一,且整合到电路板中。
模/数转换器为24位串行模/数转换器,芯片内部有一个极低噪声的斩波稳定仪表放大器,其增益选择为2n(n=O~6) ,允许小信号的输入,提高了系统的动态特性。其在50 Hz的共模抑制比典型值可达120 dB,这对从高共模电压中检测出微弱的差分电压信号是十分有利的。24位的A/D信号送到微处理器,经处理后在触控屏上显示气道压力信息。
本发明结构合理,工作性能好。
网络协调器是无线网络人工气道套囊压力监测系统的核心,负责选择系统工作信道和网络标识符,建立无线网络的人工气道套囊压力监测系统。由于医院的楼层较宽,病房较多,系统加入路由器节点。路由器节点放置在节点无线通信模块和网络协调器之间,从而更大限度的增加床边节点的数量,扩大网络覆盖范围。
采用无线节点传感器动态监测套囊内的压力,可自动进行记录和报警,压力数据数字化显示准确可靠。结合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情况的反馈,能够做到选择适合个体的套囊内压力,做到对气道粘膜最小压力及将漏气、误吸的风险降到最低。对每个病人采用独立的无线压力传感器监测减少了护理人员在床边的操作,减少了医源性的污染及交叉感染的风险,符合院内感染防范及消毒隔离管理的要求。在防止漏气,避免误吸,预防吸入性肺炎以及气管导管拔除后气道狭窄,吞咽困难以及气管食管瘘等方面有积极的作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单荣芳;李峰;王健,未经单荣芳;李峰;王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8529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