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SU-8胶的电喷雾离子聚焦电极的制作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85211.0 | 申请日: | 2012-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232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1 |
发明(设计)人: | 邹赫麟;李进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J9/02 | 分类号: | H01J9/02 |
代理公司: | 大连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21200 | 代理人: | 关慧贞 |
地址: | 116024***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su 喷雾 离子 聚焦 电极 制作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机电研究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对电喷雾离子进行聚集的基于SU-8胶电极的制作。
背景技术
过去的十年间,电喷雾质谱(ESI-MS)已发展成为一种通用的质谱技术,它所涵盖的分析应用领域极其广泛,甚至可以分析不挥发和热不稳定等化合物。所以从一开始电喷雾质谱(ESI-MS)就成为药品和生物医学研究领域重要的标志性工具,广泛地使用在组合化合物库的高通量筛选、杂质分析、药代动力学研究和代谢产物的确定,以及蛋白质结构特征的表达等各方面应用领域。
近年来,人们一直就进一步提高电喷雾质谱(ESI-MS)的灵敏度,分辨率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其中关键技术是如何增加离子输运效率,即把电喷雾电离所产生的离子更有效地输运给质谱仪,从而提高电喷雾质谱灵敏度。聚焦电极则就是为了实现上述作用,因为其自身特殊的结构可以形成特殊的电势线,从而改变电喷雾离子的运动轨迹。
人们已经研究了离子漏斗式聚焦电极在电喷雾质谱系统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它提高了离子的运输效率。在以往的设计中都是针对喷射流量为微升或者是毫升,所以聚焦电极的孔径尺寸也都很大,但是随着电喷雾质谱分析系统的小型化、纳升电喷雾电离的发展和大气压下电喷雾电离技术的应用,相应的也需要制作小尺寸的聚焦电极。使用非金属材料,降低生产成本,可以实现批量生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以往聚焦电极的使用材料单一、尺寸过大、成本高并且尺寸没有得到优化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并且成本低的以SU-8胶为材料、基于MEMS工艺的聚集结构制作方法。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以下步骤:
(1)在硅片制作标记点,作为套刻的基准:
选用双面抛光的硅片,经过一系列预处理后,在硅片表面上旋涂一层胶层,对胶层进行前烘;制作一个带有标记点图形的掩膜版,可将标记点制作于硅片边缘对称位置;将掩膜版放置在胶层上进行紫外线曝光工艺,使用显影液显影,然后进行后烘;待硅片冷却后,干刻硅,去掉光刻胶,即得到标记点;
(2)旋涂牺牲层Omnicoat正胶:在硅片另一面(相对于制作标记点的一面)旋涂一层Omnicoat正胶,烘干;
(3)三次光刻:
第一次光刻:在Omnicoat正胶上旋涂第一层SU-8胶,前烘;取第二个掩膜版,将该掩膜版上的标记点和步骤(1)获得的硅片标记点对准,进行紫外线曝光,后烘;
第二次光刻:旋涂第二层SU-8胶,前烘;取第三个掩膜版,将该掩膜版上的标记点与步骤(1)获得的硅片标记点对准,进行紫外线曝光,后烘;
第三次光刻:旋涂第三层SU-8胶,前烘;取第四个掩膜版,将该掩膜版上的标记点与步骤(1)获得的硅片标记点对准,进行紫外线曝光,后烘;
(4)显影脱离:使用SU-8胶专用显影液显影;将带有胶结构的硅片浸入IPA(异丙醇)中,加以超声振荡,促使胶结构与硅片基底脱离。
(5)将脱离的胶结构放入热蒸发镀膜机里蒸镀金属,使得胶结构表面沉积一层金属层,即得到所需要的电喷雾离子聚集电极。
本发明采用SU-8胶材料,结合多次曝光、一次显影技术等MEMS加工工艺制作出了SU-8聚焦电极。当对电喷雾喷针聚焦电极之间施加一定的电势差时,离子从喷针喷出后,喷针和聚焦电极产生的特殊电场线,会对离子的运动轨迹产生一定影响,从而可以对发散的电喷雾离子进行聚焦,由此提高了离子的运输效率。本发明制作工艺简单、成本低、尺寸小并且容易实现。
附图说明
图1(a)是SU-8离子聚集电极结构整体构造示意图。
图1(b)是SU-8离子聚集电极结构整体构造俯视图。
图2是标记点制作流程示意图。
图3是三层SU-8胶结构制作工艺流程图。
图中:1阶梯孔;2SU-8胶结构;3硅片;4BP212胶层;5第一个掩膜版;6紫外线;7带有标记点的硅基底;8Omnicoat正胶;9SU-82075胶层;10第二个掩膜版;11交联后的SU-8胶;12第三个掩膜版;13第四个掩膜版;14带阶梯孔的三层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技术方案和附图详细叙述本发明专利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结构,本发明是制作一个带有阶梯孔的SU-8胶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理工大学,未经大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8521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氧气注入器
- 下一篇:一种具有无锯齿状极细线条的网版及其线条的印刷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