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卧式螺旋离心滤油机的油室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85139.1 | 申请日: | 2012-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009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25 |
发明(设计)人: | 周国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省三力士农机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4B11/02 | 分类号: | B04B11/02;B04B1/20;B04B7/02 |
代理公司: | 益阳市银城专利事务所 43107 | 代理人: | 舒斌 |
地址: | 413223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卧式 螺旋 离心 油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油渣分离设备,具体地说是一种卧式离心滤油机,特别是涉及一种卧式螺旋离心滤油机的油室。
背景技术
目前,在石油化工、食品、纺织印染、油脂加工、废油再生、污水处理等行业中的固液分离常用卧式螺旋离心机进行。工作时通过转鼓与螺旋轴二者之间的差速比,质量大的滤渣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分离后会紧紧的粘贴在转鼓内壁上,这时在差速的作用下,粘贴在转鼓内壁上的滤渣则由螺旋轴上的螺旋叶片推向转鼓小端的排渣孔经渣室、排渣斗排出。分离后的清液则由转鼓的另一端大端溢出或收集,从而实现原料的固液分离。
由于转鼓为高速旋转,分离后的清液在转鼓的另一端呈放射状溢出,所以分离后的清液或清油如需完全收集,则非常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方便收集分离后清油的卧式螺旋离心滤油机的油室。
本发明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其发明目的的,一种卧式螺旋离心滤油机的油室,它包括安装在机架上的转鼓,转鼓一端连接有空心轴,空心轴通过轴承座安装在机架上,空心轴端面圆周上设有与转鼓内腔连通的溢流孔,外壳体安装在轴承座的端面上,外壳体的内腔与空心轴的端面圆周之间形成主油室。
本发明为了使从溢流孔呈放射状溢出的清油进入主油室后不外泄,外壳体的内腔设有包括锥段、沟槽的隔圈。
本发明为收集溢出至转鼓外表面的清油,外壳体上设有副壳体,所述的副壳体的内腔与转鼓的外表面之间形成副油室。
本发明为使主油室、副油室的清油统一收集流出,主油室下部设有主油箱,主油室通过主出油口与主油箱连通;副油室下部设有副油箱,副油室通过副出油口与副油箱连通。
本发明主油箱下部设有主流出口,副油箱下部设有副流出口,主流出口和副流出口与导油管连通。
本发明为防止主油箱的清油流入副油箱,主油箱与副油箱之间设有隔板。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较好的实现了发明目的,其结构简单、紧凑,分离因数高,收集后的成品油纯度高、品位高,同时工作中溢出的清油可完全收集,提高收率在3﹪左右,适用广大农村各种植物油悬浮液的分离收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使用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由图1、图2可知,一种卧式螺旋离心滤油机的油室,它包括安装在机架19上的转鼓11,转鼓11一端连接有空心轴4,空心轴4通过轴承座2安装在机架19上,其特征是空心轴4端面圆周上设有与转鼓11内腔连通的溢流孔5,外壳体6通过法兰20安装在轴承座2的端面上,外壳体6的内腔与空心轴4的端面圆周之间形成主油室1。
本发明为了使从溢流孔5呈放射状溢出的清油进入主油室1后不外泄,外壳体6的内腔设有包括锥段7、沟槽8的隔圈。
本发明为收集溢出至转鼓11外表面的清油,外壳体6上设有副壳体9,所述的副壳体9的内腔与转鼓11的外表面之间形成副油室10。
本发明为使主油室1、副油室10的清油统一收集流出,主油室1下部设有主油箱23,主油室1通过主出油口22与主油箱23连通;副油室10下部设有副油箱25,副油室10通过副出油口21与副油箱25连通。主油箱23下部设有主流出口26,副油箱25下部设有副流出口27,主流出口26和副流出口27与导油管28连通。
本发明为防止主油箱23的清油流入副油箱25,主油箱23与副油箱25之间设有隔板24。
本发明工作时,脱磷后的毛油由油泵将原料桶内的毛油经输送管18、输油孔15、分料孔14送入转鼓11内腔。在电机带动下,转鼓11与螺旋轴12由差速装置3带动以不同速度高速转动,进入转鼓11内腔的毛油在离心力作用下,质量大的固相(滤渣)会紧紧的粘在转鼓11的内壁上。由于转鼓11的转速略高于螺旋轴12的转速,因此在差速的作用下,转鼓11与螺旋轴12之间的相对运动使螺旋轴12的螺旋叶片13把粘在转鼓11内壁上的滤渣推送到转鼓11小端一侧排渣孔16处,经渣室17、排渣斗排出。分离后的清油则由转鼓11与螺旋轴12之间的螺旋通道集结于转鼓11大端一侧,经溢流孔5射向隔圈的锥段7,由隔圈的锥段7导流至主油室1,一部分经主出油口22直接流入主油箱23,一部分则经外壳体6内腔顶部进入隔圈的沟槽8,再经主出油口22流入至主油箱23,然后,经主流出口26、导油管28流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省三力士农机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湖南省三力士农机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8513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锰合金渣常压浸出生产硫酸锰的方法
- 下一篇:发光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