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蝴蝶兰的无性繁殖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81074.3 | 申请日: | 2012-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130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1 |
发明(设计)人: | 吴海红;赵兴华;苏胜举;印东生;潘百涛;胡新颖;李丹;邢桂梅;屈连伟;杨佳明;崔玥晗;姚园媛;王茹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海红 |
主分类号: | A01H4/00 | 分类号: | A01H4/00 |
代理公司: | 沈阳优普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21234 | 代理人: | 俞鲁江 |
地址: | 110161 辽宁省沈阳市东***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蝴蝶兰 无性繁殖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洋兰的无性繁殖方法,特别是蝴蝶兰的无性繁殖方法。
背景技术
蝴蝶兰(Phalaenopsis sp.)是兰科蝴蝶兰属多年生常绿附生草本植物,属于热带气生兰,容易栽培,花形似蝴蝶,形态优美,色彩丰富,花期颇长,素有“洋兰皇后”之美誉,是近年来最受欢迎的洋兰之一。蝴蝶兰是单茎性气生兰,植株自身不分蘖,极少发育侧芽,由于其花器结构的特殊性,自然条件下不能完成受粉,所以很难得到种子;进行人工授粉获得种子,种子的萌发率也只有20%左右,在人工培养基上诱导其种子萌发,为蝴蝶兰产业化的发展开辟了新的快速繁殖途径,但是繁殖出的苗变异多,种苗生长不一致。蝴蝶兰常规的无性繁殖基本上无法进行,因此利用组织培养手段辅助蝴蝶兰进行非常规的无性繁殖(也就是芽切芽繁殖),获得优质蝴蝶兰种苗,从而提高繁殖速度,是目前解决生产上需要的大量蝴蝶兰种苗的重要手段。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蝴蝶兰的无性繁殖方法。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其以蝴蝶兰花梗腋芽作为外植体,接种到培养基中进行芽诱导培养,接着将诱导出的新芽依次进行继代培养、生根培养和移栽培养。
腋芽为蝴蝶兰花梗基部4~5节的腋芽。
具体的培养步骤为,
(1)将蝴蝶兰花梗带花苞的部分剪掉,其它部分清洗后进行杀菌处理;杀菌后,将花梗的芽点向上斜插接种在芽诱导培养基中,接种量为0.1~0.2g/ml培养基,在温度23~27℃,光照强度2000~3000Lux条件下培养30~40天;使之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中实现分蘖;
(2)将步骤(1)诱导出的芽从花梗段上切下,2~3株为一组,接种到丛生芽诱导培养基中进行继代培养,接种量为0.1~0.2g/ml培养基,在温度23~27℃,光照强度2000~3000Lux条件下培养,继代周期为40~50天;
(3)将继代9代的芽切分成独立的单株,接种在生根培养基中进行生根培养,接种量为0.1~0.2g/ml培养基,在温度23~27℃,光照强度2000~3000Lux条件下培养,2~3个月后即可出瓶移栽。
步骤(1)中所述的蝴蝶兰花梗为已有花苞未开花、开花中或花朵已凋谢的蝴蝶兰的花梗。
步骤(1)中所述的杀菌处理步骤为,在超净工作台上,将冲洗好的花梗剪切成5cm长的小段,每段带有一个腋芽,将腋芽上的苞片剥去,首先在75wt%的酒精溶液中浸一下,用滤纸吸干酒精,然后放入0.1wt%浓度的升汞溶液中杀菌8~15分钟,最后用无菌水冲洗3~4遍,用滤纸吸干水放在培养皿中备用。
步骤(1)中所述的芽诱导培养基的组成为,1/3MS或花宝1号2.5~3.5g·l-1+BA 1~3mg·l-1+NAA 0.1~0.3mg·l-1+蔗糖20~30g·l-1+香蕉30~50g·l-1。
步骤(2)中所述的丛生芽诱导培养基的组成为,1/2MS+BA0.1~0.5mg·l-1+蔗糖20~30g·l-1。
步骤(3)中所述的生根培养基的组成为,1/2MS或花宝1号2.5~3.5g·l-1+NAA 0~1mg·l-1+蔗糖20~30g·l-1+活性炭1~2g·l-1+香蕉100~200g·l-1。
步骤(3)中所述的出瓶移栽选取的是生有2~3条根、叶片数为2~3个的蝴蝶兰组培苗。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蝴蝶兰的无性繁殖方法,使蝴蝶兰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中实现分蘖,打破了蝴蝶兰单茎性的生殖特点,此方法不用伤害蝴蝶兰母株即可得到用来诱导的花梗苗,而且可以反复使用同一母株的花梗。本发明生产出的种苗健壮、整齐一致,可以解决生产上优质蝴蝶兰种苗的来源问题,可以创造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海红,未经吴海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8107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银杏红茶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稳定易分离型纳米铁球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