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二元氧化物复合型固体酸催化剂的制备及催化H2O2氧化处理难降解有机污染物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80789.7 | 申请日: | 2012-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574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23 |
发明(设计)人: | 陈新;毛明星;刘瑛;商少明;董玉明;高海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J23/835 | 分类号: | B01J23/835;C02F1/72;C02F101/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412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二元 氧化物 复合型 固体 催化剂 制备 催化 sub 氧化 处理 降解 有机 污染物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金属氧化物复合固体酸催化剂在类Fenton反应中的应用。环境保护领域的废水处理。在技术上涉及催化反应等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工业的迅速发展产生了大量含量高、有毒、有害的难降解的有机废水,尤其是医药、化工和染料等行业的发展,使得高含量的难降解废水越来越多,它们的处理已成为废水处理的一大难点。目前广泛采用生物技术处理,但是这类废水COD通常很高,BOD5/COD一般低于0.1,这使得生物处理方法受到了限制。因此开发有效的有机废水处理工艺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
Fenton法是有机污染物降解中一种高效、经济的高级氧化技术。传统的Fenton法是一种采用H2O2为氧化剂、Fe2+为催化剂的均相催化氧化法。在酸性条件下,H2O2产生的·OH具有较高的氧化还原电位,能迅速氧化废水中的污染物而无选择性,可使废水中难于生物降解的大分子有机物裂解为易于微生物降解的小分子有机物,或者完全矿化为CO2和H2O2,因而均相Fenton法在废水处理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但是,均相Fenton法存在的一些缺点使得其应用范围受到很大限制:反应要在pH≈3左右的环境下进行,反应前后需要调节废水的pH值,需要耗费大量的酸和碱;反应后废水的色度偏高;均相体系中的铁离子等催化剂容易被沉淀,难以回收且易产生二次污染。为解决上述问题,固体酸催化剂应运而生。近年来的研究结果表明:固体酸催化剂可使废水的降解反应在近中性环境下进行,无须另加酸或碱;催化剂易于分离,可多次重复利用,降低污泥量,使反应过程更为清洁环保且能大幅度地节约废水处理成本。在净化废水方面有着非常深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遇到的困难,合成一种高活性的固体酸催化剂,实现非均相Fenton技术在中性或弱碱性环境下的应用。并将该类固体酸催化剂用于医药废水、农药废水、染料废水等不同类型不同初始pH值的废水处理研究中。寻求对多种类型的废水均适用的并可多次回收利用的高效固体酸催化剂,为难降解工业废水提供一个行之有效的处理方法。
针对现有Fenton技术的不足,本课题组发现,由于硅藻土是种生物成因的硅质沉积岩,其化学成分主要由无定形的SiO2组成,并含有少量Fe2O3、CaO、MgO、Al2O3等杂质。以价廉易得、比表积大的硅藻土作为催化剂载体的主要成分,在硅藻土中适量地添加Fe2O3 和SnO2制备二元氧化物复合型固体酸催化剂,从而产生协同的催化性质。在较宽的pH范围内对双氧水都有很好的催化氧化效果。硅藻土的多孔性质在制作催化剂的过程中能提供有效的表面积和适宜的孔结构和较强的机械强度,能提供热稳定性和抗毒性能,提供比较多的附加催化剂的活性中心。
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利用硅藻土作为固体酸催化剂的载体,采用溶胶-凝胶法引入其它金属氧化物,以三氧化二锡和三氧化二铁作为促进剂形成多组分的复合固体酸。利用所得到的铁锡硅固体酸催化剂与双氧水构成非均相Fenton类体系,催化双氧水产生氧化能力极强的羟基自由基·OH对污染物进行高效快速降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遇到的技术困难,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发明将锡铁硅类固体酸引入类Fenton反应中,能够很好的活化H2O2,既使在较低的pH值环境中,本发明所述的催化剂不会出现流失现象(2)在较宽的pH范围内(pH 2-8.5)本发明所述的催化剂均有较好的催化效果,避免了Fenton氧化前后调节废水的pH值,节约了大量的酸和碱。(3)本发明所述的催化剂对有色废水有着很强的降解效果,且出水色度非常小。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a.固体酸催化剂的制备
将载体硅藻土进行预处理,即洗涤、抽滤、干燥、冷却,备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南大学,未经江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8078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跑偏的插底装置
- 下一篇:外延碳化硅单晶基板及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