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潜孔钻机的发动机进气机构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80513.9 | 申请日: | 2012-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881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8 |
发明(设计)人: | 黄志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顺德区孔山液压气动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35/10 | 分类号: | F02M35/10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中迪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3 | 代理人: | 薛家驹 |
地址: | 528325 广东省佛山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钻机 发动机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潜孔钻机方面,详而言之为一种潜孔钻机的发动机进气机构,通过潜孔钻机的发动机上通过导气管外接能够供应新鲜空气的气源供应系统,有效输送干净清新的空气至空气滤清器内。
背景技术
以各种机动设备的发动机来说,发动机以燃烧汽油或柴油,在有限空间的瞬间燃烧作为推动机件运作的动力,然而,燃烧是需要空气中的氧气补及,因此,在发动机上必须设有空气补及气道,保证氧气的进入,而空气中亦同时存有过多的杂质粉尘,过多的粉尘进入发动机体内,容易形成碳积沉聚物,直接影响机体的运转,因此,亦需要一个空气滤清器,便于过滤空气杂质之用,并设置于发动机旁边位置。
潜孔式钻机是一种以柴油发动机为主要动力的机械设备,包括钻嘴的启动或机器的前后开动,都依靠发动机的动力启动,当潜孔式钻机在作业时,在与石头的钻探撞击下,会激起很多灰尘颗粒物漫遍作业周围,由于粉尘的增多而给发动机旁的空气滤清器带来极大的负担,其导致的后果,要么是粉尘堵塞空气滤清器,氧气不能进入使发动机死火,要么是粉尘一同进入,使发动机内的碳积物增多,增加发动机负荷。
因此,如何解决潜孔钻机的发动机在作业时过多的粉尘导致空气滤清器不能作用的问题是广大厂商极待解决的首要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潜孔钻机的发动机进气机构,其在原有空气滤清器的基础上,通过设置远离发动机在作业时的气源供应系统,在远处利用输气管向空气滤清器提供干净清新的空气。
因此,本发明包括发动机,所述发动机设有空气输入口,该空气输入口连接空气滤清器,所述空气滤清器上设有供空气进入空气滤清器内的进气口,该空气滤清器通过若干长度的输气管而连通气源供应装置。
所述气源供应装置为单一的独立体而位于远离空气滤清器的位置。
其中,所述输气管连接在空气滤清器的中部。
所述输气管为高压软胶管。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所述空气滤清器通过若干长度的输气管而连通气源供应装置,使潜孔钻机的发动机在作业时都可以不受环绕其周围的粉尘影响,有效避免发动机的死火或碳积物的积压现象,同时,通过输气管的若干长度,可以人为调整气源供应装置的具体位置。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发动机和滤清器方框原理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方块状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并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请参阅图1所示出传统的发动机1和滤清器的方块状示意图,其包括发动机1,所述发动机1设有空气输入口11,该空气输入口11连接空气滤清器2,所述空气滤清器2上设有供空气进入空气滤清器2内的进气口21。
如图2所示,该空气滤清器2通过若干长度的输气管3而连通气源供应装置4,且所述输气管3为高压软胶管,所述气源供应装置4为单一的独立体而位于远离空气滤清器2的位置,因而,通过若干长度的输气管3,可供人们随时调整气源供应装置4的具体位置。
值得注意的是,空气滤清器2是在传统滤清器的基础上通过输气管3连接入空气滤清器2内,而气源供应装置4内设空气压缩机而推动气流进入空气滤清器2内,致使空气滤清器2内产生较外大气压稍高的气压,进而使位于空气滤清器2上的进气口21难以携带粉尘一同进入空气滤清器2内,有效降低空气滤清器2的负担,进而避免发动机1的熄火或碳积物增多的现象。
期间,作为进一步的优化,输气管3连接在空气滤清器2的中部,这有利于从输气管3进入空气滤清器2的气压较为均衡分为两股气流,一股气流成为对空气进气口21的气阻压力,更好地防止尘埃杂物的进入,另一股气流通过进入空气输入口11进入发动机。
根据上述说明,并结合附图作为本发明较佳实施方式,然,本发明的其它等效实施方式并不局限于此,按所述具体实施进行了解,上述实施方式揭示了本发明的具体功能和结构特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顺德区孔山液压气动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顺德区孔山液压气动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8051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