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安全气囊用涂层织物及其生产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79670.8 | 申请日: | 2012-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210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25 |
发明(设计)人: | 许程博;庄建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6M15/643 | 分类号: | D06M15/643;D06M15/5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6009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安全气囊 涂层 织物 及其 生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安全气囊用涂层织物及其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安全气囊作为一种有效的保护在汽车碰撞发生时司乘人员生命安全的装置,目前在汽车行业中已经成为与汽车安全带配套使用的基本安全配置。随着交通的日益繁忙,以及对汽车的安全性要求的越来越高,部分车型已经开始配备多个安全气囊,因此对安全气囊模块小型化的要求越来越高。
如中国专利CN1603174A中公开了一种气袋用底布,通过扁平丝的使用,可以满足轻质、具有低通气性而且经济性也优异的特点。但是扁平丝在织造时容易发生错乱偏离,从而使得织物的滑脱抵抗力降低,导致气囊在打开过程中缝制部位的漏气,影响安全气囊在展开时的内压保持性,而且扁平丝的价格比圆形截面丝贵,导致生产成本增加。
又如中国专利CN101033569A中公开了一种安全气囊织物及生产方法,通过轧光工艺的使用,可以满足高滑脱抵抗力、低透气度、轻薄的特点,但是轧光工艺会导致气囊织物变硬,刚软度上升、撕裂强力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轻量、拉伸强度高、阻燃性好、透气度低、生产成本低的安全气囊用涂层织物及其生产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本发明的安全气囊用涂层织物,组成该织物的长丝为纤度在280~420dtex之间的圆形截面尼龙66长丝,所述长丝的拉伸强度为9.5cN/dtex以上,且该织物上有一层涂层量为5~10g/m2的树脂。如果尼龙66长丝的纤度低于280dtex时,由于长丝太细,用该长丝制得的气囊用织物的强力无法达到要求,会导致气囊在打开过程中的破裂而失效,对司乘人员的生命造成威胁;如果尼龙66长丝的纤度高于420dtex时,制得气囊用织物的强力虽能达到要求,但该织物厚重,达不到足够轻量化,影响气囊模块的小型化。考虑到保持同等拉伸强力的情况下能够选用更细的尼龙66长丝,实现轻量化,采用拉伸强度为9.5cN/dtex以上的长丝。该织物上有涂层量为5~10g/m2的树脂能够保证在对气囊织物的克重、厚度、收纳性等性能影响最小的情况下,大大降低了气囊用织物的透气性。
本发明的安全气囊用涂层织物,上述树脂为含有阻燃剂的硅酮树脂。通常安全气囊无涂层织物根据FMVSS 302阻燃测定法测试燃烧性,此时不燃烧。而经过硅酮树脂涂层加工后,由于燃烧过程中涂层面热量的积累,会导致织物的可燃性及燃烧速度加快。所以本发明通过在硅酮树脂中添加阻燃剂来实现降低涂层织物的燃烧性。
本发明的安全气囊用涂层织物,上述阻燃剂为溴化环氧树脂类阻燃剂,溴化环氧树脂类阻燃剂为十溴联苯醚树脂、五溴苯酚树脂或三溴苯酚树脂阻燃剂,优选十溴联苯醚树脂阻燃剂。上述溴化环氧树脂类阻燃剂在硅酮树脂中的含量为10~20%,如果硅酮树脂中添加常用的磷系阻燃剂,那么其添加量必须大于20%才能起到阻燃作用,而本发明的溴化环氧树脂类阻燃剂的阻燃效果好、添加量少,避免了大量阻燃剂的添加而导致硅酮树脂的机械性能以及硅酮树脂与织物结合力的下降,而且还节约了成本,优选溴化环氧树脂类阻燃剂在硅酮树脂中的含量为15~20%。
本发明的安全气囊用涂层织物,该涂层织物的收纳性为1500cm3以下。当收纳性为1500cm3以下时,使用该气囊织物得到的模块能够实现小型化,方便在汽车内各个部位的安装。
本发明的安全气囊用涂层织物,该涂层织物的克重为180g/m2以下。通过降低气囊织物的涂层量来实现,当涂层织物的克重为180g/m2以下时,得到的安全气囊用涂层织物的收纳性更小。
本发明的安全气囊用涂层织物,该涂层织物的燃烧性为35mm/min以下,极大的降低了涂层织物起火燃烧的风险。
本发明的安全气囊用涂层织物的生产方法,采用纤度为280~420dtex、拉伸强度为9.5cN/dtex以上的圆形截面尼龙66长丝,然后进行织造加工,制得织物,再在织物上涂覆一层涂层量为5~10g/m2的树脂,干燥热定型,最后得到成品。
本发明的涂层工艺采用浮式刮刀法对织物的一侧进行涂覆,与辊式刮刀法等相比,浮式刮刀法能够保证涂层量的均匀性,以及在在最低涂层量的情况下,降低了刮刀对织物表面的损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未经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7967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简易采棉机
- 下一篇:高强度机械结构制品尼龙6合金专用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