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制造圆刷的设备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79176.1 | 申请日: | 2012-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879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26 |
发明(设计)人: | T·雷斯;P·施泰内布伦纳;F·马特;M·格罗斯曼;M·凯泽;M·文德勒 | 申请(专利权)人: | 沙郎斯基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A46D3/05 | 分类号: | A46D3/05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董华林 |
地址: | 德国***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制造 设备 方法 | ||
1.用于制造圆刷(37)的设备(1),所述圆刷具有旋拧在折叠的金属丝的两个金属丝部段(14)之间的刷毛(19),其中所述设备(1)具有一刷毛输送装置(17)和一用于扭转两个金属丝部段(14)连同位于其间的刷毛(19)的旋转夹具(13),其特征在于:设有一转向装置(5),该转向装置具有两个沿输送的金属丝(3)的纵向彼此间隔开的转向滚轮(11);设有一能相对于输送的金属丝(3)的纵向成横向地直线移动的旋转夹具(13)用于夹持金属丝(3)的折叠区域(12),该折叠区域通过利用一在转向滚轮(11)之间能相对于金属丝纵向成横向地调整的加载元件(10)的加载而形成;设有一用于将刷毛(19)在转向滚轮(11)的区域内输送给弯曲的金属丝部段(14)的刷毛输送装置(17);并且在未折叠的金属丝部段(6a、6b)的区域内分别设有一个用于制动金属丝进给的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各所述转向滚轮(11)分别与一个沿输送的金属丝(3)的方向间隔开设置的旋拧滚轮(15)和一个沿金属丝输送方向位于其间的且设置在与金属丝(3)相对的一侧的制动滚轮(16)相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制动滚轮(16)分别能相对于金属丝进给方向成横向地和相对于其轴向方向成横向地调整。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制动滚轮(16)分别能经由控制单元(27)控制和定位。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之一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为金属丝(3)设有一在转向滚轮(11)之一上游作用在未折叠的金属丝部段之一(6b)上的进给装置(24),该进给装置与一旋转式发送器(25)作用连接,该旋转式发送器在另一转向滚轮(11)上游的另一未折叠的金属丝部段(6a)的区域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进给装置(24)和旋转式发送器(25)经由一控制装置(27)相互作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式发送器(25)与进给装置(24)的马达控制器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5至7之一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进给装置(24)具有一带有驱动装置(28)的携动滚轮(30)和一配合滚轮(31),金属丝(3)能被引导穿过该携动滚轮和配合滚轮之间,其中,在携动滚轮(30)和配合滚轮(31)之间的距离在金属丝进给期间至少大致等于金属丝直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携动滚轮(30)具有多个沿轴向依次设置的、带有不同直径的圆盘并且能沿轴向调整。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携动滚轮(30)构造成圆柱形的,在周边侧具有多个沿轴向彼此间隔开的用于不同粗细的金属丝的刻槽并且是能沿轴向调整的。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之一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加载元件(10)是一弯曲板,该弯曲板在各转向滚轮(11)之间能在一弯曲位置和一与该弯曲位置相比退回的静止位置之间调整,该弯曲位置对在旋转夹具(13)旁边引导的金属丝(3)加载并且靠近于旋转夹具(13)。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之一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加载元件(10)是一设置在旋转夹具(13)上的并且能与旋转夹具(13)直线移动的夹具指形件(38)。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之一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加载元件(10)具有用于对金属丝(3)加载的功能元件(39)的接纳部。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之一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各所述转向滚轮(11)能相对于折叠的金属丝部段(14)的纵向成横向地在一用于定位加载元件(10)的弯曲位置和一与该弯曲位置相比相互靠近的旋拧位置之间调整。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14之一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设有一金属丝线轴(2)作为用于要输送的金属丝(3)的金属丝储备体。
16.根据权利要求1至15之一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设有一用于输送的金属丝(3)的自由端部的转向单元(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沙郎斯基股份公司,未经沙郎斯基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79176.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