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光模块、发光模块单元以及照明器具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78000.4 | 申请日: | 2012-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919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26 |
发明(设计)人: | 清水恵一;渡邉博明;大石崇文;杉山谦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芝照明技术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21S2/00 | 分类号: | F21S2/00;F21V23/00;F21V17/12;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臧建明 |
地址: | 日本神奈川县横***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光 模块 单元 以及 照明 器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使用发光元件的发光模块(module)、使用该发光模块的发光模块单元(unit)以及照明器具。
背景技术
近来,随着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的高输出化、高效率化以及普及化,已开发出使用LED作为光源的在室内或室外使用的照明器具。该照明器具是将多个LED安装到基板上而构成LED模块,通过从该LED模块出射的光来获得规定的光量。例如,该照明器具被用作基础照明灯(base light),即,安装在办公室(office)的天花板面等上,以用作办公室内的整体照明。
但是,照明器具中的LED模块难以对各种照明器具共用化,处于难以适用于各种照明器具的状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对各种照明器具共用化的发光模块、使用该发光模块的发光模块单元以及照明器具。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发光模块具有基板以及安装于所述基板的发光元件,所述发光模块的单位尺寸为160mm~200mm,将所述单位尺寸作为一边的长度尺寸的每个正方形的光输出为700lm~1300lm,额定功耗为16W以下。
进而,本发明的发光模块单元包括:上述的发光模块;卡止片,从所述发光模块的一边侧朝向外侧方向突出地设置;以及固定片,从与所述一边侧相向的所述发光模块的另一边侧朝向外侧方向突出地设置。
进而,本发明的照明器具包括:所述器具本体;以及上述的发光模块,配置在所述器具本体中。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LED模块的正视图。
图2是表示将多个LED模块配设成横长长方形的状态的正视图。
图3是表示将多个LED模块配设成正方四边形的状态的正视图。
图4是表示配设有LED模块的照明器具的立体图。
图5是将照明器具分解表示的立体图。
图6是在照明器具中拆除了罩构件的正视图。
图7是表示使用LED模块的LED模块单元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LED模块的安装结构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LED模块的另一安装结构(实例1)的立体图。
图10是表示LED模块的另一安装结构(实例2)的立体图。
图11是表示LED模块的另一安装结构(实例3)的立体图。
图12是表示LED模块的另一安装结构(实例4)的立体图。
图13是表示LED模块的另一安装结构(实例5)的立体图。
图14是在LED模块的另一安装结构(实例5)中表示接线状态的接线图。
图15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LED模块的平面图。
图16(a)、图16(b)表示配设有第2实施方式的多个LED模块的状态,图16(a)是表示将多个LED模块配设成横长长方形的状态的正视图,图16(b)是表示将多个LED模块配设成正方四边形的状态的正视图。
图17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LED模块的正视图。
图18(a)、图18(b)、图18(c)表示配设有多个LED模块的状态,图18(a)是表示将多个LED模块配设成横长长方形的状态的正视图,图18(b)以及图18(c)是表示将多个LED模块配设成正方四边形的状态的正视图。
图1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LED模块的安装结构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
1:LED模块
2:基板
2L:单位尺寸的2倍
3:LED
3L:单位尺寸的3倍
4:LED模块单元
5:保持构件
10:器具本体
11:安装板
11a:卡止孔
11b:舌片
12:顶板部
13:框构件
14:侧板
15:点灯装置
16:罩构件
51:卡止片
52:固定片
52a:螺丝贯穿孔
52b:安装螺丝
53:导入孔
54:导出孔
C1:受电侧连接器
C2:供电侧(输送用)连接器
C3:连接用连接器
H:保持材
L:尺寸
P:电路零件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芝照明技术株式会社,未经东芝照明技术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7800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