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连接器的密封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76895.8 | 申请日: | 2012-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936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8 |
发明(设计)人: | 宁海波;王令红;王迎春;徐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航天科工电器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502 | 分类号: | H01R13/502;H01R13/52 |
代理公司: | 上海蓝迪专利事务所 31215 | 代理人: | 徐筱梅;王骝 |
地址: | 200331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连接器 密封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连接器技术领域电缆与连接器的密闭连接,尤其是一种电连接器的密封结构。
背景技术
电连接器是线缆与电器设备连接的重要器件,尤其在石油天然气行业领域,对连接器而言,除了满足常规的性能指标外,对线缆与连接器的连接结构,还要具备防爆、耐高温、耐高压及气密性的特点。现有技术连接器所采用的密封方式,主要是在外壳与线缆连接的接触件之间采用嵌装注塑或烧结的方式,前者,在线缆与连接器的连接处先灌密封胶,然后将外壳与电缆进行嵌装注塑,上述嵌装注塑密封的连接器,在常态下,耐压性能很好,但随环境温度的变化,由于金属外壳与内部嵌装注塑材料的膨胀系数不同,导致金属外壳、线缆及内部嵌装注塑材料间出现裂缝,造成连接器的密闭性下降;后者,在外壳与线缆连接的接触件之间实施烧结层,根据承压的不同,选用的材料主要有聚醚、聚醚与玻璃、玻璃与陶瓷或陶瓷,通过烧结完成的密封结构,足以满足连接器对强度要求,但由于烧结层的厚度不均匀或烧结体积过大,在烧结过程中形成气泡也就在所难免,导致连接处产生密闭性差的缺陷,尽管采取了灌密封胶的补偿措施,但在复杂的温度环境下,灌胶密封层常因老化而出现裂缝,从而造成连接器的密闭性下降或漏气。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的一种电连接器的密封结构。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施工方便,密封程度好,可靠性高的优点,并适用于温差范围较大及高温高压的工作环境。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具体技术方案是:
一种电连接器的密封结构,其特点包括插头外壳、紫铜管、热缩管、橡胶套、密封圈、插座及连接螺母,所述插头外壳上设有密封槽及线缆插口,插座上设有外螺纹;所述紫铜管局部插于线缆插口内并与其焊接,热缩管包裹在紫铜管的外露表面,橡胶套包裹在插头外壳的线缆插口及热缩管的外表面,密封圈设于插头外壳的密封槽内,插座套装于插头外壳一端且压迫密封圈,连接螺母套装于插头外壳另一端并与插座的外螺纹啮合。
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施工方便,密封程度好,可靠性高的优点,并适用于温差范围较大及高温高压的工作环境,同样适用于防爆要求的工作环境,保证电连接器同电缆连接后连接器的内部与外界具备较高的密封等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插头外壳与电缆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图2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1、图2、图3,本发明包括插头外壳1、紫铜管2、热缩管3、橡胶套4、密封圈8、插座9及连接螺母10,所述插头外壳1上设有密封槽11及线缆插口12,插座9上设有外螺纹;所述紫铜管2局部插于线缆插口12内并与其焊接,热缩管3包裹在紫铜管2的外露表面,橡胶套4包裹在插头外壳1的线缆插口12及热缩管3的外表面,密封圈8设于插头外壳1的密封槽11内,插座9套装于插头外壳1一端且压迫密封圈8,连接螺母10套装于插头外壳1另一端并与插座9的外螺纹啮合。
本发明是这样使用的:
首先根据适配电缆5直径的大小选择合适壁厚的紫铜管2,在电缆5上与线缆插口12连接的部位包裹紫铜管2;将紫铜管2连同电缆5一起插入插头外壳1线缆插口12的孔内,并采用电子真空束焊接技术将紫铜管2与线缆插口12的内孔实施焊接;将电缆5芯线分别与插头的接触端6连接;再将热缩管3包裹在紫铜管2的外露表面,主要对紫铜管2进行防腐蚀保护;再将硫化成型模具夹持在插头外壳1的线缆插口12、热缩管3及电缆5的外表面,采用注压、硫化工艺完成橡胶套4的包裹,通过对橡胶套4的硫化处理,保证了插头外壳1的线缆插口12、紫铜管2及电缆5之间的密封连接;最后将插座9套装于插头外壳1且压迫密封圈8,通过连接螺母10与插座9的外螺纹啮合,将插座9与插头外壳1实施对接,密封圈8将插头外壳1与插座9之间的连接间隙密封,从而实现连接器既插座9与插头外壳1的整体内部与外界实施密封的目的。
本发明紫铜管2插于插头外壳1的线缆插口12内并采用电子真空束焊接技术将紫铜管2与线缆插口12的内孔实施焊接,且紫铜管2延伸在线缆插口12的外端,当电缆5受到弯曲的外力时,由于橡胶套4及紫铜管2可相对于插头外壳1产生弯曲变形,缓解了电缆5直接在线缆插口12处发生弯曲变形而引发的应力集中现象,避免了电缆5的局部折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航天科工电器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航天科工电器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7689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