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酸性气体中少量硫化氢脱除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75896.0 | 申请日: | 2012-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318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15 |
发明(设计)人: | 颜国和;张达贵;冯常凯;曽灶兴;梁建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丽晶化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78 | 分类号: | B01D53/78;B01D53/52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杜军 |
地址: | 318000 浙江省台***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酸性 气体 少量 硫化氢 脱除 装置 方法 | ||
1. 酸性气体中少量硫化氢脱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鼓泡吸收器(1)、降膜吸收塔(2)、第一离心泵(3)、双氧水高位槽(4)、过滤器(5)、储罐(6)、第二离心泵(7);鼓泡吸收器(1)气体进口通过管道接产生酸性气体的反应釜;鼓泡吸收器(1)气体出口通过管道接降膜吸收塔(2)的气体进口;降膜吸收塔(2)的气体出口通过管道接风机;降膜吸收塔(2)的第一液体进口接双氧水高位槽(4)的液体出口;降膜吸收塔(2)的第二液体进口通过管道接第二离心泵(7)第一液体出口;降膜吸收塔(2)的第一液体出口通过第一离心泵(3)接过滤器(5)的液体进口,同时降膜吸收塔(2)的第一液体出口通过第一离心泵(3)回到降膜吸收塔(2)的第四液体进口形成自循环;降膜吸收塔(2)的第三液体进口接冷却水进水管,降膜吸收塔(2)的第二液体出口接冷却水出水管;过滤器(5)的液体出口通过管道接储罐(6)的液体进口,接储罐(6)的液体出口通过管道接第二离心泵(7)进口,第二离心泵(7)第一液体出口接降膜吸收塔(2)的第二液体进口,第二离心泵(7)第二液体出口通过管道接至废水处理中心;储罐(6)的气体进口接真空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酸性气体中少量硫化氢脱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管道的材料为加强聚丙烯材料。
3.一种使用如权利要求1所述装置的酸性气体中少量硫化氢脱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工艺流程:
步骤(1).将反应釜中产生的含有硫化氢的酸性气体尾气,通过管道通入装有双氧水的鼓泡吸收器(1)中;
所述的步骤(1)中鼓泡吸收器(1)所用的双氧水浓度为1 35%,鼓泡吸收器(1)中双氧水量为100300KG;
所述的酸性气体尾气中硫化氢的浓度为050g/M3, 平均为5g/M3;
步骤(2). 将经鼓泡吸收器(1)处理后的气体,再进入装有双氧水的降膜吸收塔(2),气体和双氧水溶液同向降膜吸收后,通过风机将剩余气体排空;
所述的步骤(2)中降膜吸收塔(2)中双氧水浓度为0.510%;降膜吸收塔(2)中双氧水量为4001000KG;
所述的通过风机排出的剩余气体中硫化氢浓度小于0.00041 g/M3;选用的风机规格如下:风量为5004000 M3/h;
所述的降膜吸收塔(2)中操作温度为050℃,该操作温度可通过冷却水调节;双氧水溶液PH值控制在16;
所述的降膜吸收塔(2)可选一级塔、二级塔或三级塔,所用塔型可用填料塔、降膜塔或泡罩塔,优选降膜塔;
步骤(3).待鼓泡吸收器(1)和降膜吸收塔(2)中的双氧水将硫化氢氧化且产生的硫达到一定量后,将吸收液通过第一离心泵(3)打入过滤器(5)过滤除去硫,然后将吸收液依次经过储罐(6)、第二离心泵(7)回到降膜吸收塔(2),并且在降膜吸收塔(2)中补加浓双氧水,循环使用,使用2次后将吸收液排至废水处理中心;
所述的吸收液为双氧水将硫化氢氧化后产生的混合液;
所述的硫化氢与双氧水的反应方程式如下:
;
所述的降膜吸收塔(2)中补加的浓双氧水浓度为3050%,使补加浓双氧水后降膜吸收塔(2)中双氧水的浓度达到0.51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酸性气体中少量硫化氢脱除方法,其特征在步骤(1)中所述的鼓泡吸收器(1)所用的双氧水的浓度为315%。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酸性气体中少量硫化氢脱除方法,其特征在步骤(2)中所述的降膜吸收塔(2)中双氧水浓度为15%,操作温度为540℃,双氧水溶液PH值控制在13,风机风量为10003000 M3/h。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酸性气体中少量硫化氢脱除方法,其特征在步骤(3)中所述的降膜吸收塔(2)中补加的浓双氧水浓度为303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丽晶化学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丽晶化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75896.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