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空气压缩机及一种汽车发动机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75600.5 | 申请日: | 2012-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284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8 |
发明(设计)人: | 朱晓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晓义 |
主分类号: | F04D29/38 | 分类号: | F04D29/38;F04D29/52;F02B33/40 |
代理公司: | 深圳鼎合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81 | 代理人: | 杨明辉 |
地址: | 518033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空气压缩机 汽车发动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气压缩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气压缩机及一种汽车发动机。
背景技术
用于汽车发动机等动力设备的空气压缩机(简称空压机)通常包括涡扇式、螺杆式及活塞式。
其中,涡扇式空气压缩机主要包括密封安装在腔体内的转轴,以及安装在转轴上的一级或者多级叶轮,每级叶轮之间间隔一定距离,各级叶轮都包括多个片状的扇叶,转轴在电机的作用下带动扇叶旋转,进入腔体前端的空气从各级扇叶的迎风面不断向背风面高速流动,大量高速流动的空气聚集在腔体后端呈压缩状态而产生很大气压。
螺杆式空气压缩机的扇叶呈螺旋状且环绕在转轴上,使扇叶与转轴本身连为一体而形成螺杆,该种类型的空气压缩机的螺杆在电机的作用下旋转,进入腔体前端的空气位于螺杆与腔体相互啮合的齿沟之间,螺杆在电机的作用下旋转而使齿沟的啮合间隙从腔体前端至后端逐渐变小,腔体内的空气经这些沟齿高速流动至空间变小的腔体后端而呈压缩状态,从而产生很大的气压。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的空气压缩机以及和发动机,能够提供能大的气体压力和动力。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空气压缩机,包括腔体以及密封安装在所述腔体内的转轴,所述转轴上安装有至少一个与所述转轴联动的扇叶,所述扇叶表面设有气体导入口,所述扇叶内部设有流体通道,所述流体通道一端与所述气体导入口连通,另一端与设置在所述扇叶表面的气体导出口连通和/或通过所述转轴内的中空通道与吸气马达的气体吸入口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腔体内的空间包括压力室以及分隔在所述压力室前后两端的压缩机负压室和压缩机高压室,所述压力室、压缩机负压室和压缩机高压室之间连通,所述扇叶位于所述压力室内。
一种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吸气马达,所述扇叶为中空结构,包括朝向所述压缩机高压室的外壳和朝向所述压缩机负压室的内壳,所述气体导入口设置在所述外壳上,所述吸气马达包括所述气体吸入口和气体排出口,所述气体排出口与所述压力室连通。
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扇叶包括与所述转轴相连的连接端,以及与所述连接端相对的自由端,所述气体导入口位于各扇叶的连接端与自由端之间,所述气体导出口位于所述扇叶的自由端后部。
优选地,所述空气导入口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扇叶的旋转方向平行或形成锐角。
例如,所述空气压缩机可为涡扇式空气压缩机,其扇叶呈片状,或所述空气压缩机可为螺杆式空气压缩机,其扇叶螺旋环绕在所述转轴上且与所述转轴形成螺杆,当然空气压缩机还可为其他形式的空气压缩机。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压缩机高压室与压力室之间采用隔板隔开,所述隔板中部设有至少一个高压导气口,所述压缩机高压室内还设有绕流盘,所述绕流盘的中心固定在所述转轴上,所述绕流盘背向所述扇叶的一面设有螺旋状凸起的导流圈。
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压缩机高压室内设有至少一个扰流板,所述扰流板一端与所述腔体的侧壁相连,另一端与所述侧壁之间留有间隙。
本发明还保护了一种汽车发动机,包括以上所述的空气压缩机和气缸,所述空气压缩机的腔体的前后两端还具有分别与所述压缩机负压室和压缩机高压室连通的压缩机进气口和压缩机排气口,所述气缸包括壳体和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活塞,所述壳体内的空间包括分隔在所述活塞前后两侧的气缸气压室和气缸负压室,所述壳体的前端还具有与所述气缸气压室连通的气缸进气口和气缸排气口,所述气缸进气口和压缩机排气口在控制器的控制下连通。
进一步地,还包括导气管,所述气缸的后端封闭且设有与所述气缸负压室连通的负压导气口,所述导气管的一端通过所述负压导气口与所述气缸负压室连通,另一端在控制器的控制下与所述空气压缩机的压缩机负压室连通。
优选地,所述活塞包括与所述气缸气压室相接的前端,该前端的表面设有增压导气口,所述活塞内部设有中空的增压通道,所述增压通道通过所述增压导气口与所述气缸气压室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晓义,未经朱晓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7560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格冰袋
- 下一篇:一体成型足弓垫改良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