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污水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74160.1 | 申请日: | 2012-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839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8 |
发明(设计)人: | 王俊安;赵雪莲;刘杰;刘金泉;姜安平;王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桑德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凯特来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0 | 代理人: | 郑立明;赵镇勇 |
地址: | 100081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污水处理 方法 | ||
1.一种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预处理:通过过滤和沉淀,去除所处理污水中的悬浮物;
主处理:将预处理后的污水送入包括依次连通的厌氧区、缺氧区、好氧区和沉淀区的主处理系统进行处理;其中,主处理系统的厌氧区、缺氧区和好氧区分别投加有悬浮填料,通过厌氧区、缺氧区和好氧区中悬浮的活性污泥和附着在悬浮填料上的生物膜脱除污水中的有机物、氨氮和磷,通过沉淀区对好氧区排出的混合液进行泥水分离;
后处理:将主处理后的污水经消毒处理后,直接排放或回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处理步骤中,去除所处理污水中的悬浮物为:
在主处理单元前设置格栅和初沉池,通过格栅过滤和初沉池沉淀去除污水中的毛发、沙砾等悬浮物。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处理步骤的主处理系统的厌氧区、缺氧区和好氧区分别投加有悬浮填料为:
厌氧区、缺氧区和好氧区分别投加有不同填充率的悬浮填料。
4.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处理步骤的主处理系统中,
厌氧区中投加的悬浮填料的填充率占厌氧区有效容积的10%~20%;
缺氧区中投加的悬浮填料的填充率占缺氧区有效容积的20%~30%;
好氧区中投加的悬浮填料的填充率占好氧区有效容积的30%~50%。
5.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处理步骤的主处理系统运行过程中,污水在厌氧区、缺氧区和好氧区的水力停留时间分别为0.5~1小时、0.5~2小时和3~5小时;沉淀区至厌氧区的污泥回流比为10%~60%;好氧区至缺氧区的混合液回流比为100%~200%。
6.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处理步骤的主处理系统的厌氧区、缺氧区、好氧区和沉淀区均设置在同一反应池内;所述反应池为方形、圆形、椭圆形或它们的组合。
7.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处理步骤的主处理系统的厌氧区投加的是承载有聚磷菌的悬浮填料、缺氧区投加的是承载有反硝化菌的悬浮填料和好氧区投加的是承载有硝化菌的悬浮填料。
8.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处理步骤的主处理系统的厌氧区、缺氧区和好氧区分别投加的悬浮填料的形状为柱形、球形,其直径或半径尺寸为10~20mm。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处理步骤的主处理系统的厌氧区、缺氧区、好氧区和沉淀区之间均有隔板或隔墙,且隔板或隔墙上设有悬浮填料拦截装置,拦截装置的格网孔径小于投加悬浮填料的直径或半径2~5mm。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处理步骤的主处理系统的厌氧区和缺氧区均安装有搅拌装置,好氧区内安装有曝气装置,通过搅拌装置或曝气装置使各区内活性污泥和悬浮填料处于流化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桑德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桑德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74160.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