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电动车辆的高压电缆布线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70007.1 | 申请日: | 2012-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733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9 |
发明(设计)人: | 棚桥寿行;永吉正典 | 申请(专利权)人: | 铃木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K1/04 | 分类号: | B60K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11323 | 代理人: | 权鲜枝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电动 车辆 高压 电缆 布线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电动车辆的高压电缆布线结构。尤其是,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电动车辆的高压电缆布线结构,其能够保护将安装在电动车辆上的电池和诸如逆变器的高压设备连接的高压电缆,并且本发明能提供一种适用于车辆上高压电缆的安装的高压电缆布置。
背景技术
在诸如电动力车辆和插电式(plug-in)混合动力车辆的电动车辆中,高压电缆将电池和诸如逆变器的高压设备连接。对于将电池的连接端子和高压设备的连接端子连接的多根高压电缆的布局,除了其他要求之外,还必须满足如下几点:
-应该能够确保电池容量
-布线不应导致未利用的空间而降低空间效率
-高压电缆应该能够被装配到连接端子
-应该确保作为接入连接端子的路径的空间和作业空间。
图6至8示出了一种现有的用于电动车辆的高压电缆布线结构。在图6中,多根高压电缆105将被支撑于电动车辆101的车身102上的电池103和包括逆变器的高压设备104连接。高压电缆105为低弹性。从而,当高压电缆105以90°弯曲且被装配到连接端子时,在机械上要求设置大曲率半径r(参见图7)。此外,为了避免导致发热量增加等的内部阻抗增加的目的,在电气上也要求设置每根高压电缆105的大曲率半径r。
鉴于此,如图8所示,现有的用于电动车辆的高压电缆布线结构通过在电池103内造成凹陷以形成凹陷部106来确保高压电缆105的大曲率半径r。因此,确保了电池103和高压电缆105的弯曲部之间的空隙(JP 2008-162501A)。
发明内容
然而,如图8所示通过在电池103内造成凹陷来形成凹陷部106,因而,上述JP 2008-162501A的布线结构利用凹陷部106的空间减小了电池容量。这导致了采用JP 2008-162501A的布线结构的电动车辆里程较短的问题。
除了确保电池容量之外,对于高压电缆布线结构,有必要:以不导致会降低空间效率的未利用的空间的方式布线高压电缆;允许高压电缆装配到连接端子;确保用作接入连接端子的路径的空间和作业空间等等。
本发明的目的是保护将电池和包括逆变器的高压设备相互连接的高压电缆,并提供带来可靠电池容量和可靠装配空间的安装效率提高的布线。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电动车辆的高压电缆布线结构,其包含:被支撑于电动车辆的车身上的电池、包括逆变器的高压设备、将电池的连接端子和高压设备的连接端子相互连接的多根高压电缆。所述电池、高压设备和多根高压电缆安装在电动车辆上。对于该结构,在车身内的安装空间中,所述电池和高压设备设置在竖直上相互重叠的位置。位于顶部的高压设备的连接端子设置在其上部。连接至所述电池及高压设备的多根高压电缆被引导而以沿着车辆宽度方向的方向被引出,且被布置为以其中间部在车辆的前后方向远离高压设备的侧壁表面的方式弯曲。
本发明的用于电动车辆的高压电缆布线结构能够确保高压电缆的弯曲部的大曲率半径。这样使得可以确保装配的作业性和诸如降低的功率损失及可靠的高压电缆的耐久性的性能质量。
此外,本发明的用于电动车辆的高压电缆布线结构能够形成高压电缆的有效的布线布局,从而提供了一种能够确保高压电缆13的大曲率半径且不会导致浪费空间的紧凑结构。
附图说明
图1为高压电缆布线结构的平面图(实施例)。
图2为沿图1中的A-A线所截的横截面图(实施例)。
图3为从左前侧观看高压电缆布线结构的底视图(实施例)。
图4为从后侧观看高压电缆布线结构的图(实施例)。
图5为从左后侧观看高压电缆的中间部的底视图(实施例)。
图6为从左前侧观看电动车辆的图(现有例)。
图7为从后侧观看高压电缆的中间部的图(现有例)。
图8为从左前侧观看高压电缆布线结构的顶视图(现有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铃木株式会社,未经铃木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7000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