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β-环糊精接枝的海藻酸衍生物的制备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210069450.7 申请日: 2012-03-16
公开(公告)号: CN102603918A 公开(公告)日: 2012-07-25
发明(设计)人: 杨继生;杨俐 申请(专利权)人: 扬州大学
主分类号: C08B37/04 分类号: C08B37/04;C08B37/16
代理公司: 扬州市锦江专利事务所 32106 代理人: 江平
地址: 225009 ***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环糊精 接枝 海藻 衍生物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新型的包合材料——β-环糊精接枝的海藻酸衍生物的生产工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海藻酸盐(Alginate)是存在于褐藻类中的天然高分子,是从褐藻或细菌中提取出的天然多糖,无亚急性/慢性毒性或致癌性反应,可作为食用的食品添加剂,也可作为支架材料用于医学用途,具备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β-环糊精分子是由7个葡萄糖单体在C1和C4上连接而成的环状低聚糖,它的立体结构呈圆筒形,一端大,一端小。小端口处是由C6上的7个伯羟基组成,大端口处是由C2,C3的14个仲羟基组成,因此环糊精的外壁具有较强的亲水性。而环糊精分子中间有个内直径约为6-10埃的空腔,而且是相对疏水性的,所以很多小的非极性分子可以被捕获而形成内包物。β-环糊精具有良好的黏结性和乳化分散性和特殊的空筒结构,故具有抑制挥发,提高溶解性,降低毒性,去苦除臭,防潮保湿,延长制剂效力等能力。

目前关于海藻酸盐和环糊精的改性主要采用CNBr法改性,但CNBr法改性反应条件复杂,操作工序繁琐,不能满足规模化生产需要等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便于工业化生产的β-环糊精接枝的海藻酸衍生物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

1)酸化:先将海藻酸钠(NaAlg)溶解于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中,于30℃~60℃水浴恒温1小时,然后加入无水对甲苯磺酸(PTSA),搅拌条件下进行酸化反应;

2)酯化:向酸化反应后的体系中加入β-环糊精(β-CD)和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酰二亚胺盐酸盐(EDC-HCl),搅拌条件下,在30℃~60℃的环境温度下进行酯化反应;

3)纯化:向酯化反应后的体系中加入无水乙醇,搅拌得到固体析出物,抽滤后,用无水乙醇对固相进行清洗,得到粗产品;再将粗产品加水溶解,用1.5%的Na2CO3溶液调pH至8~9,转入透析袋中,再用去离子水透析至透析液的电导率不再改变时,将液体倒入容器中,加等体积无水乙醇析出产物,经干燥得最终产品。

本发明以对甲苯磺酸为酸化剂、以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酰二亚胺盐酸盐为脱水剂、以N,N-二甲基甲酰胺为有机溶剂,经酸化、酯化和纯化三大步骤可获得β-环糊精接枝的海藻酸衍生物,β-环糊精接枝率达1%~10%,β-环糊精接枝的海藻酸衍生物其主链为海藻酸盐,是无毒、生物相容性好且易生物降解的天然高分子;侧链β-环糊精具有立体结构空腔,腔内具有疏水性。产物能溶于水,并能包合药品、食品和化妆品中的活性成分。

本发明具有如下的优点:

1、本发明实现了制剂的绿色化,避免了使用有毒的有机溶剂(如吡啶),减轻了对人的皮肤、眼和呼吸道的刺激以及对环境的污染;

2、根据需要可以调节β-环糊精接枝率,从而达到调节包合量的效果;

3、本发明主体选择的是亲水性生物大分子,可进行阳离子凝胶化作用形成凝胶;

4、本发明原料为无毒、生物易降解和生物相容性好的高分子材料,符合当今绿色环保的理念;

5、本发明的制备条件温和,无需特殊的装置,只需要传统的搅拌和水热即可,易于工业化的生产。

另外,本发明所述酸化时,海藻酸钠与对甲苯磺酸的投料质量比为2︰1~8。目的是控制体系处于适当的pH,以利于后续的酯化反应。

所述酯化时,加入的β-环糊精与海藻酸钠中糖单元的投料摩尔比为1~10︰1。可通过β-环糊精用量的变化来调节产物的接枝率。

所述酯化时,加入的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酰二亚胺盐酸盐与海藻酸钠的投料摩尔比为0.5~3︰1。可通过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酰二亚胺盐酸盐用量的变化来调节产物的接枝率。

附图说明

图1 为NaAlg、CD及CD-g-Alg 的FT-IR图谱。

图2为NaAlg、CD及CD-g-Alg 的TG图谱。

具体实施方式

一、生产实施例:

1、酸化:取0.4g的海藻酸钠(NaAlg)溶解于40ml N,N-二甲基甲酰胺(DMF),40℃水浴恒温1小时。然后加入除水的对甲苯磺酸(PTSA)0.4g,搅拌3小时。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大学,未经扬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6945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