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抓取装置及工件加工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68659.1 | 申请日: | 2012-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02566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1-11 |
发明(设计)人: | 方中豪;高祝平;蒋玲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威鸿(厦门)光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9/10 | 分类号: | B24B9/10;B24B41/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1009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抓取 装置 工件 加工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抓取装置及工件加工系统。
背景技术
于光学玻璃或触控面板产业中,对于玻璃板进行棱抛前的准备程序,习知大都如图1所示,其透过人力以手持玻璃板1a逐片插排于治具2a的凹槽21a中,此亦称之为插篮。
其后,再以固定塞22a插设于玻璃板1a与凹槽21a内缘之间的空隙中。固定塞22a设置完毕后,即可对玻璃板1a进行第一磨棱抛工序,即将治具2a整体放入玻璃抛光机中对玻璃板1a的一侧边进行抛光处理。
然而,上述第一磨棱抛工序完成后,尚需取出玻璃板1a,重复先前的插篮过程,藉以准备玻璃板1a第二磨棱抛工序。如果需要对玻璃板1a的四个侧边分别进行棱抛,则需要重复四次人工插篮动作,在反复进行插篮的过程中,将于无形间耗费大量的人力与工时,进而增加制造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在于提供一种抓取装置,用于取代人工将工件单元以置入或取出于一治具,以提高工件加工效率,降低制造成本。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抓取装置,包括:一操控件;一连杆单元,具有两间隔设置且位于同一轴线上的连接端部,该连杆单元连接于该操控件,且该连杆单元连动于该操控件而适于使该两连接端部的相对位置改变;以及两夹持件,分别枢设于该两连接端部,该两夹持件透过该连杆单元与该操控件的配合而能彼此靠近或远离,且该两夹持件适于夹持一工件单元,用以将该工件单元置入或取出一于治具。
较佳地,该连杆单元包含一套环、两夹杆、一连动杆及两限位杆,该两夹杆的一端枢设于该套环的相对两侧,该两夹杆的另一端为该两连接端部,该连动杆可移动地穿设于该套环中,该连动杆的一端固定于该操控件,该连动杆的另一端枢设于该两限位杆的一端,且该两限位杆的另一端分别枢设于该两夹杆。
较佳地,该两限位杆的长度总和大于等于该工件单元被夹持部位之间的距离。
较佳地,每一夹杆形成有一枢设于该套环的第一段、一具有该连接端部的第二段及一连接该第一段与该第二段的弯曲段,该两限位杆的另一端分别枢设于该两夹杆的弯曲段。
较佳地,每一夹杆的第一段与第二段形成有一第一夹角,每一限位杆与其所连接之该夹杆的第二段形成有一第二夹角,该第二夹角小于该第一夹角。
较佳地,该第一夹角小于180度,该第二夹角大于等于90度。
较佳地,该套环包含中空柱状的一本体及延伸自该本体相对两侧缘的两枢接部,该连动杆可移动地穿设于该套环的本体中,该两夹杆的一端分别枢设于该套环的两枢接部。
较佳地,该操控件以及该连杆单元大致设置于同一平面上。
较佳地,该两夹持件各具有一转板,该两转板分别枢设于该两连接端部的内侧。
较佳地,该两夹持件更具有分别设于该转板表面的一橡胶部,该两橡胶部彼此相向且用以夹持该工件单元的相对两侧缘。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工件加工系统,包括一抓取装置、一工件单元及一治具,其中该抓取装置包括:一操控件;一连杆单元,具有两间隔设置且位于同一轴线上的连接端部,该连杆单元连接于该操控件,且该连杆单元连动于该操控件而适于使该两连接端部的相对位置改变;以及两夹持件,分别枢设于该两连接端部,该两夹持件透过该连杆单元与该操控件的配合而能彼此靠近或远离,且该两夹持件适于夹持该工件单元,用以将该工件单元置入或取出于该治具。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抓取装置及工件加工系统,透过连杆单元搭配于操控件与夹持件,将工件单元置入或取出于治具,进而取代人工操作,以提高工件加工效率,降低制造成本。
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发明之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发明之详细说明与附图,但是此等说明与所附图式仅系用来说明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权利范围作任何的限制。
附图说明
图1为习知玻璃板进行棱抛前的插篮步骤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工件加工系统的立体示意图;
图2A为本发明实施例抓取装置的平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抓取装置应用于玻璃棱抛时的步骤一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抓取装置应用于玻璃棱抛时的步骤二立体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抓取装置应用于玻璃棱抛时的步骤三的立体示意图;
图6为本发实施例明抓取装置应用于玻璃棱抛时的步骤四的立体示意图;
图7为本发实施例明抓取装置应用于玻璃棱抛时的步骤五的立体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抓取装置应用于玻璃棱抛时的步骤六的立体示意图;以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威鸿(厦门)光学有限公司,未经威鸿(厦门)光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6865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