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面显示器及其框架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67723.4 | 申请日: | 2012-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256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1 |
发明(设计)人: | 简元禹 | 申请(专利权)人: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7/18 | 分类号: | H05K7/18;G02F1/13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梁挥;李岩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竹科***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面 显示器 及其 框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一种框架与显示器,特别是一种双面承载的框架及使用该框架的显示器。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器因为具有轻、薄、短、小及低功耗等特性,普遍地应用于各种数字电子产品当中,举凡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行动电话、数字摄影机、数字相机、个人数字助理(PDA)采用的小尺寸液晶显示器,或是具有较大尺寸液晶显示器的笔记型计算机、桌上型个人计算机,显见液晶显示器已成为显示器市场的主流。随着产品不断推陈出新,液晶显示器的相关技术也不断地向前推进,最新潮流即是在各种产品的上安装双面显示的液晶显示器。
习知制作具有双面显示功能的的双面液晶显示器,是于生产过程中直接将两套的液晶显示器模块运用胶框使两者背对背贴合在一起。此种制作方式,将会造成产品的重量以及厚度增加问题,无法满足轻薄短小的潮流。
另一种习知技术是使二个液晶显示装置共享部份的光学元件,例如,使背光模块两面出光,以结合成为一双面显示器。于此种做法下,当组装主显示面板以及附属显示面板时,主显示面板与附属显示面板是被固定至一用来容置面板的主要外框的两侧,背光模块则设置在主要外框与主显示面板之间,并藉由主要外框上的一出光口提供光线给附属显示面板。为了达到元件的共享,往往必须透过主要外框的复杂设计方能达成。
因此,如何使改变显示器的框架结构,使其具有简单易制,且可以单一框架实现两显示装置的承载,又能符合产品薄型化的趋势,遂成为从事此相关行业的技术领域者亟欲改善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框架,用以承载第一显示装置与第二显示装置,包含:本体及多个支撑元件。其中,本体包含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相对。多个支撑元件相对地设置于本体的二端。每一支撑元件包含:第一支撑件、对弯部与第二支撑件。第一支撑件的一端连接于本体,朝第一表面的面向方向延伸,包含第一承载部。对弯部的一端连接于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的一端连接于对弯部,朝第二表面的面向方向延伸,包含第二承载部。其中,该些支撑元件的第一承载部与本体用以承载第一显示装置,使第一显示装置收纳于第一支撑件之间。其中,第二承载部与本体用以承载第二显示装置,使第二显示装置收纳于第二支撑件之间。
本发明更提供一种双面显示器,包含:框架、第一显示装置与第二显示装置。其中,框架包含:本体与多个支撑元件。其中,本体包含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相对。多个支撑元件相对地设置于本体的二端,每一支撑元件包含:第一支撑件、对弯部与第二支撑件。其中,第一支撑件的一端连接于本体,朝第一表面的面向方向延伸,包含第一承载部。对弯部的一端连接于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的一端连接于对弯部,朝第二表面的面向方向延伸,包含第二承载部。第一显示装置经由框架的第一承载部与本体承载而收纳于第一支撑件之间。第二显示装置经由框架的第二承载部与本体承载而收纳于第二支撑件之间。
本发明尚提供一种框架的制造方法,框架用以承载第一显示装置与第二显示装置,此制造方法包含:提供板件;热压板件,以于板件的一端缘形成第一承载部与第二承载部,其中第一承载部与第二承载部实质上垂直;局部迭置板件的端缘,使第一承载部与第二承载部的平面实质上平行,其中第一承载部用以承载第一显示装置,第二承载部用以承载第二显示装置。
藉由本发明的框架,可达到以单一框架同时承载二个显示装置而制作为双面显示器的功效。
以下在实施方式中详细叙述本发明的详细特征以及优点,其内容足以使任何熟悉相关技术的人员了解本发明的技术内容并据以实施,且根据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权利要求保护范围及附图,任何熟悉相关技术者可轻易地理解本发明相关的目的及优点。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发明的双面显示器承载装置结构图的第一例;
图1B为本发明的双面显示器承载装置结构图的第一例;
图2为本发明的双面显示器第一例;
图3为本发明的双面显示器第二例;
图4A~4C为本发明的框架的制造方法制作流程示意图;及
图5为本发明的框架制造方法流程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0..........支撑元件
101..........框架
102..........框架
110..........本体
111..........板件
112..........端缘
120..........第一支撑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6772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绣花机用凸轮式摆梭驱动机构
- 下一篇:叠层陶瓷电子部件及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