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智能型折迭固定器的控制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67258.4 | 申请日: | 2012-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034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8 |
发明(设计)人: | 黄士维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士维 |
主分类号: | B62K15/00 | 分类号: | B62K15/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冠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67 | 代理人: | 诸兰芬 |
地址: | 中国台湾彰化县员林***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型 折迭 固定器 控制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系有关于一种折迭自行车的技术领域,尤指其技术上提供一种折迭自行车的智能型折迭固定器的控制结构。
技术背景
在自行车广受喜爱的今日,几乎已到一人一台自行车的密度,自行车虽是构造相当简单的交通工具或运动休闲器材,但是其还是占有相当的长度及体积,在捷运等的交通工具上携带仍有其不便的处,也无法放置到汽车的后车厢,所以仍有相当大的改进空间,为此乃有折迭自行车的开发,并广为都会族群及汽车族的喜爱。
在现有技术中,折迭自行车仍有若干缺失存在,目前的折迭自行车,其普遍做法都是在该折迭自行车接近中段的位置设置折迭结构,然后将前轮利用折迭侧往后轮折迭贴靠,而完成该折迭自行车的折迭,但是折迭后的自行车移动过程因为振动而容易松动开合,造成移动的困难、损坏与危险性。
因此,针对上述习知结构所存在的问题点,如何开发一种更具理想实用性的创新结构,实消费者所殷切企盼,也是相关业者须努力研发突破的目标及方向。
有鉴于此,发明人本于多年从事相关产品的制造开发与设计经验,针对上述的缺陷,详加设计与审慎评估后,终得一确具实用性的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上述所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智能型折迭固定器的控制结构,系藉由设置于折迭式自行车同一侧的扣柱组件与扣座组件,使自行车折迭后,可藉由扣柱组件与扣座组件相互扣合,且该扣座组件并藉由一线控开关以线控方式连结一设于扣座内的顶柱,藉此使该扣柱组件与扣座组件在扣合后其扣柱可被该顶柱锁扣而无法脱离,当欲脱出时只要按压线控开关上的按压件,该按压件即可牵动顶柱内缩后始可令扣柱组件退出扣座,据以达到智能型控制折迭自行车折迭锁扣与解锁的功效者。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提供一种智能型折迭固定器的控制结构,系包括有:
一扣柱组件,该扣柱组件系锁设于折迭自行车的前轮折迭侧的前叉末端;
一扣座组件,该扣座组件系锁设于折迭自行车的后轮折迭侧的后叉勾片上,该扣座组件包括一设有具扣槽的扣座、一径向由周缘贯穿套接在扣座上的套接件、与容置于该套接件内的一顶柱及一压簧的弹性件;
一线控开关,包括一按压件与供该按压件架设的固定件;
一导线,其内具芯部,一端系套接于固定件上,并其芯部伸出固定件后再穿接于按压件上固定,该导线的另一端则套接于扣座组件的套接件中,其芯部并与套接件内的顶柱连结固定。
有关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功效,兹举一较佳实施例并配合图式详细说明于后,相信本发明上述的目的、构造及特征,当可由的得一深入而具体的了解。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于折迭自行车的平面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扣柱组件组于前叉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扣座组件组于后叉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扣座组件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线控开关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线控开关组于后叉的立体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扣柱组件与扣座组件扣合定位前的立体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导线拉动顶柱的剖示图。
图9是本发明扣柱为顶柱定位的剖示图。
图10是本发明导线拉动顶柱解除扣柱定位的剖示图。
图11是本发明扣柱解除定位移出后的剖示图。
其中:
1、折迭自行车; 2、前轮;
3、前叉 ; 4、勾片;
5、后轮; 6、后叉;
7、勾片; 8、折迭器;
10、扣柱组件;
11、扣柱; 110、扣接端头;
111、环凹槽; 12、定位杆;
13、连结片; 14、螺栓件;
15、弹簧; 130、定位长孔;
131、定位长孔;
20、扣座组件;
21、扣座; 210、扣槽;
211、径向螺孔; 22、套接件;
220、轴向容槽; 221、轴向容槽
222、中心穿孔; 223、外螺牙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士维,未经黄士维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6725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含气量测量装置及方法
- 下一篇:棉花核不育株嫁接苗的生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