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涡轮增压器的轴承构造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65777.7 | 申请日: | 2012-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782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9 |
发明(设计)人: | 树杉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
主分类号: | F01D25/16 | 分类号: | F01D25/16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李洋;王轶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涡轮 增压 轴承 构造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涡轮增压器的轴承构造。
背景技术
日本专利特开2007-170296号公报以及日本专利特开2010-138757号公报公开了一种涡轮增压器的轴承构造,其具备:旋转轴、形成有轴承孔的轴承外壳、以及配置于轴承孔内且将旋转轴支承为能够旋转的半浮式的轴承部件。在上述的涡轮增压器的轴承构造中,轴承部件在其内周面上具有沿旋转轴的轴向隔开规定的间隔设置的第一轴承部和第二轴承部。轴承部件的内周面的第一轴承部与第二轴承部之间的区域和旋转轴的外周面构成向第一轴承部以及第二轴承部的内周面侧供给润滑油的油路。在轴承部件上形成有向油路供给润滑油的贯通孔。从轴承外壳的润滑油的供给孔供给的润滑油通过轴承部件的贯通孔而被供给至油路后,流入第一轴承部以及第二轴承部的各内径面与旋转轴之间的间隙并形成油膜。
在上述的以往的涡轮增压器的轴承构造中,想到在旋转轴旋转后会因形成于第一轴承部以及第二轴承部的各内径面与旋转轴之间的间隙的油膜的动态作用而产生旋转轴的油膜涡动振动或者油膜振荡振动(以下,均称为“涡动振动”)。为了抑制涡动振动而考虑缩小旋转轴与轴承部之间的间隙。然而,担心会因油膜缺失而引起旋转轴的烧伤。
考虑通过遍及第一轴承部以及第二轴承部的各内径面的轴向上的全长形成油槽,来降低油膜的旋转速度,抑制涡动振动。然而,在遍及第一轴承部以及第二轴承部的各内径面的轴向上的全长形成油槽的情况下,虽然能够抑制涡动振动,但供给至轴承部件的油路的润滑油反而容易沿着油槽向轴承外部过量地流出。因此,会想到由于润滑油的过量流出,必须增加供油量并且油密封性会恶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涡轮增压器的轴承构造,其能够抑制因形成于轴承部件的第一轴承部以及第二轴承部的各内径面与旋转轴之间的间隙的油膜所引起的旋转轴的涡动振动,并且能够抑制润滑油的过量流出。
本发明是涡轮增压器的轴承构造,其具备旋转轴、形成有轴承孔的轴承外壳、以及配置于轴承孔内且将旋转轴支承为能够旋转的半浮式的轴承部件,轴承部件在其内周面具有沿旋转轴的轴向隔开规定的间隔地设置的第一轴承部和第二轴承部,轴承部件的内周面的第一轴承部与第二轴承部之间的区域和旋转轴的外周面,构成向第一轴承部以及第二轴承部的内周面侧供给润滑油的油路,在轴承部件上形成有向油路供给润滑油的贯通孔,在第一轴承部以及第二轴承部的内周面分别形成有油槽,该油槽抑制涡动振动且该油槽的一部分被封闭。
在本发明中,利用分别形成于轴承部件的第一轴承部以及第二轴承部的各内径面的油槽,能够降低油膜的回转速度,从而能够抑制涡动振动。而且,通过将油槽的一部分封闭,能够抑制润滑油的过量流出。
油槽可以在油路侧开口且在轴承部件的端面侧封闭。通过形成油路侧开口且轴承部件的端面侧封闭的油槽,润滑油被顺畅地供给至第一轴承部以及第二轴承部的各内径面与旋转轴的外周面之间的间隙,并形成油膜。由此能够防止烧伤,并且能够抑制涡动振动。
油槽的轴向上的长度尺寸可以设定为,第一轴承部以及第二轴承部各自的轴向上的长度尺寸的1/2以上。利用轴向上的长度尺寸被设定为各轴承部的轴向上的长度尺寸的1/2以上的油槽,能够良好地抑制涡动振动。
通过以下的详细描述及列举的附图,可以更加充分地理解本发明,但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此。
通过以下的详细描述,可以清楚理解本发明进一步的应用范围。然而,详细描述及具体的例子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仅为例示,在本发明的宗旨和范围内的各种变化及变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采用了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轴承构造的涡轮增压器的纵剖视图。
图2是放大表示涡轮增压器的轴承构造的纵剖视图。
图3是表示轴承部件单体的纵剖视图。
图4是沿图3的IV-IV线的横剖视图。
图5是表示轴承部件的油槽相对于轴向倾斜地形成的实施方式的纵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其中,在说明中对相同元件或者具有相同功能的元件使用同一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参照图1~图4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涡轮增压器的轴承构造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涡轮增压器具备:涡轮机外壳1、压缩机外壳2、轴承外壳10、涡轮机叶轮18、压缩机叶轮19、以及旋转轴2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未经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6577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变电设备螺栓带电紧固装置
- 下一篇:一种多墩共用高墩养生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