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植物耐逆性相关蛋白TaDREB8及其编码基因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65654.3 | 申请日: | 2012-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046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8 |
发明(设计)人: | 马有志;徐兆师;赵月;陈阳;李连城;陈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7K14/415 | 分类号: | C07K14/415;C12N15/29;C12N15/63;C12N5/10;C12N1/15;C12N1/19;C12N1/21;A01H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关畅 |
地址: | 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植物 耐逆性 相关 蛋白 tadreb8 及其 编码 基因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植物耐逆性相关蛋白TaDREB8及其编码基因和应用。
背景技术
干旱、高盐及低温等逆境胁迫是影响小麦生长、发育的障碍因子。因此,了解小麦对逆境条件的应答与信号传导机制,提高小麦品种的抗逆性,成为小麦遗传研究及小麦品种改良的重要任务之一。
在逆境胁迫下植物体内会产生一系列应答反应,伴随着许多生理生化及发育上的变化。明确植物对逆境的反应机制,将为抗逆基因工程研究和应用提供科学论据。目前,植物抗逆性研究已逐渐深入到细胞、分子水平,并与遗传学和遗传工程研究相结合,探索用生物技术来改进植物生长特性,其目的是提高植物对逆境的适应能力。
在干旱、高盐和低温等环境胁迫的逆境条件下,植物能够在分子、细胞和整体水平做出相应的调整,以最大程度上减少环境所造成的伤害并得以生存。许多基因受胁迫诱导表达,这些基因的产物不仅能够直接参与植物的胁迫应答,而且能够调节其它相关基因的表达或参与信号传导途径,从而使植物避免或减少伤害,增强对胁迫环境的抗性。与胁迫相关的基因产物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基因编码的产物包括离子通道蛋白、水通道蛋白、渗透调节因子(蔗糖、脯氨酸和甜菜碱等)合成酶等直接参与植物胁迫应答的基因产物;第二类基因编码的产物包括参与胁迫相关的信号传递和基因表达调节的蛋白因子,如蛋白激酶、转录因子等。其中,转录因子在植物胁迫应答的基因表达调控中起着重要作用。
转录因子也称为反式作用因子,是能够与真核基因启动子区域中顺式作用元件发生特异性作用的DNA结合蛋白,通过它们之间以及与其它相关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激活或抑制转录。转录因子的DNA结合区决定了它与顺式作用元件结合的特异性,而转录调控区决定了它对基因表达起激活或是抑制作用。此外,其自身活性还受到核定位及寡聚化等作用的影响。
目前已知在植物中与胁迫相关的转录因子主要有:具有AP2结构域的AP2(APETALA2)/EREBP(乙烯应答元件结合蛋白,ethylene responsiv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转录因子家族、含有碱性区域和亮氨酸拉链的bZIP(basic region/leucine zipper motif transcription factors)类转录因子、含有保守的WRKY氨基酸序列的WRKY转录因子家族、含有碱性螺旋-环-螺旋(bHLH)和亮氨酸拉链的MYC家族和具有色氨酸簇(Trp cluster)的MYB家族。
DREB(脱水应答元件结合蛋白,DRE-binding protein)类转录因子是AP2家族中EREBP-like亚家族中的一个成员。DREB和EREBP类转录因子它们在氨基酸序列上没有显著的相同性,但都含有一段非常保守的由58个左右氨基酸组成的DNA结合区域(EREBP/AP2结构域)。蛋白质三维分析表明,该区域含有3个β-折叠,对识别各类顺式作用元件起关键作用。其中位于第二个β-折叠中的第14、19位的两个氨基酸残基的差异,决定这类转录因子与不同顺式作用元件的特异结合。
由于植物的逆境耐性是由多基因调控的复杂性状,依靠导入单个功能性蛋白基因很难实现植物抗逆性的综合提高。因此,利用一个关键性转录因子促进多个功能基因的表达,从而增强植物的抗逆性,已经成为植物抗逆基因工程的研究热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植物耐逆性相关蛋白TaDREB8及其编码基因和应用。
本发明提供的蛋白质,获得小白麦,命名为TaDREB8蛋白,是如下(a)或(b):
(a)由序列表中序列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蛋白质;
(b)将序列1的氨基酸序列经过一个或几个氨基酸残基的取代和/或缺失和/或添加且与植物耐逆性相关的由序列1衍生的蛋白质。
为了使(a)中的蛋白质便于纯化,可在由序列表中序列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蛋白质的氨基末端或羧基末端连接上如表1所示的标签。
表1标签的序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6565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